第一百六十九章纵石如拳旋风炮2
在后面安顿好队伍后,旋风营主将和两名监军来向梅帅复命。这主将是个神采奕奕英俊不凡的年轻人,身材高大健硕,头发微卷,眸色偏浅,带有西域血统,他叫李如风,也是西厉皇族子弟。原来的西厉国太子现在的大梁鸿胪寺右丞李承恩正是他的堂兄。
与温文儒雅颇有汉风的堂兄不同,李如风人如其名,风风火火最爱和军旅中人打交道。西厉国归顺不久,他就自请入了大梁军中任职。这次训练旋风营,是在西厉故地现在的大梁夏州境内进行,又用到大量骆驼,梁王就把这一重任交给了他。
主将旁边的两名监军,相貌却是大相径庭。左边一人高鼻深目浓髯遮面,一看就不是中土人氏,右边那人却是圆脸长眼朴实敦厚,标准的大梁子民长相。
书中代言,左边这位监军确实不是中土人氏,而是当年薜尽忠为了操作回回炮刺杀梁王,带来的回回工匠之一。武靖六年薜尽忠率队刺杀不成力战而亡,他手下的人却有许多投降了大梁,其中就包括那几名深通回回炮制造和使用的异域工匠。这位监军名叫吉哈德,正是那几名工匠中的领头人。右边那位监军倒是地道的梁人,名叫慕怀文。
回回炮即配重抛石机,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威力巨大的大杀器。原本中土汉地也有抛石机,同样利用杠杆原理发射石弹,但这种抛石机需要大量人力或畜力拉拽炮梢(抛杆)。而回回炮使用则只需少量士兵事先转动绞盘将炮梢装弹一端拉下来用绳索固定,另一端即配重端则同时上升,然后需发射时,一砍断绳索配重端就自动高速下落,随之石弹高速抛出,杀伤力巨大。这种炮可发射更大的石弹且解放了大量人力,可谓先进。
于是,梁帝和梁王很重视这几名工匠,罚去做一年苦役抵罪后就将他们调入了军械院。这几人大难不死感谢天恩,卖力地为大梁制造回回炮,并传授梁人制炮的经验技术。这些回回炮在后来的灭楚之战中攻城掠地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这炮也有缺点,就是太笨重了,只能固定架设在某处用于攻城或大规模步兵列阵作战,对于骑兵灵活机动的作战可说毫无用处。于是在梁王授意下,他们领着一帮徒弟开始琢磨轻型可移动的抛石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武靖九年,这小型抛石机还真搞出来了,可架在骆驼背上随军作战,还能任意调节发射石弹的方向。因其不再靠杠杆原理发弹,而是靠旋臂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作用射出石弹,这样整个机械使用时便如旋转的风车一般,很是壮观。于是梁武靖帝萧景琰看了军械院的演示,龙心大悦之下,亲自为之赐名“旋风炮”!
可是好景不长,新的问题又来了,这旋风炮在高速旋转下发射石弹,转轴就要承受很大的反作用力,木制转轴很快就断,金属转轴限于当时冶炼技术也是韧性不够发脆,于是也坚持不了太久。难道这旋风炮就只能是个摆设,给圣上表演几下作罢,不能用于实战吗?
幸好这几年大梁重视杂学百工科,这方面人才辈出,这不,救场的来了!
话说那广济堂药铺的伙计宝柱,后来在掌柜的大力支持下还真考取了杂学百工科的进士,鲤鱼跳龙门进了大梁格物院。在格物院中他继续鼓捣他的养气,发现这种气体不仅能用于抢救危重病人,还能强力助燃,用于提高炼铁炉的炉温,炼出品质更高的钢铁。在此基础上他又和格物院的同僚们搞出了灌钢法冶炼,使大梁的炼钢技艺突飞猛进。对比原来的炒钢法,这种冶炼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可将生铁和熟铁按不同比例搭配,得到强度和韧性不同的钢材,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梁有了这一先进技术,才有了陌刀军手中锋利又坚韧的灌炼镔铁陌刀,又有了梁王手中可承受火药燃烧不炸膛的“烈焰红梅”弩百炼精钢弩管。这些利器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打得敌人瞠目结舌!
旋风炮的制造遭遇困难后,梁王梅长苏就把宝柱,啊不,是慕怀文调去
第169章 纵石如拳旋风炮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