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五十六章 迁都金陵[2/2页]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雨天下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部分九斤野战炮部署到了阅江楼外的沿江地带,构筑了初步的阅江楼炮台。
      这一段长江江面只有一千多米,采用九斤和十四斤的火炮完全能够进行有效封锁。
      如此,才算是初步扼制了明军水师沿江而上的情况。
      不过炮台光有火炮也不行,也需要一定的守备部队,免的敌人直接登陆从地面进攻炮台,因此,第一近卫师在阅江楼炮台也派遣了一个团进行驻防。
      总体来说,第一近卫师后续的任务比较轻,因此补充序列也是排在了后面。
      而当部队进行休整和补充的时候,大楚帝国也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十月二十日,风雪之日。
      罗志学在城外的雨花台指挥部里下旨,即日起正式迁都应天府,以应天府为京师。
      正式迁都应天府金陵城,这是大楚帝国历史性的一步,这意味着大楚帝国已经从一个局限在湖广地区里的小地方政权,正式成为了占据华夏半壁江山的大型政权。
      这是大楚帝国从湖广走向全华夏的重要一环。
      为此,在下士正式迁都后,罗志学还在十月二十五日,金陵城东郊的天坛里进行了祭天,举办了一系列的正式仪式。
      这些仪式说起来也没啥实际用处,反而还耗费人力物力,但是却又是一个王朝崛起的过程里不可或缺的,因为这代表者正统性。
      当代人,尤其是读书人人家就认这个。
      哪怕是大楚帝国内部的文武官员们,也认这个。
      不正儿八经搞个祭天之类的仪式,总感觉自己还是一群流贼土匪……
      不过各种仪式搞完后,罗志学却是没有入住金陵城里的宫城。
      那地方早就被废弃了,在楚军杀到之前就已经只剩下残垣断壁,满地荒草,完好的建筑就没多少了。
      如果是修缮的话,基本上和重新修一个皇宫也没什么区别了,工程量太大,而且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做到。
      经过朝议后,初步决定在明廷宫城的旧址上进行重建皇宫,不过这个重建时间少说也得好几年。
      在这之前,罗志学将会暂时以金陵城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园林建筑,也就是魏国公府为行宫。
      之前有人提议暂时以宫城西南角的内守备府为行宫的,然后被罗志学一个眼神给瞪回去了。
      虽然罗志学对住的地方其实不太挑起,带兵打仗的时候帐篷也好,野外的寺庙,民宅也罢,罗志学都没什么问题。
      但是吧,这行宫可不是他一个人住啊,这后头陆续赶来的一群后宫嫔妃也会到这里住啊。
      而内守备府以前就是南京镇守太监住的地方……
      怎么说呢,住这地方,罗志学觉得别扭。
      自己好端端一个皇帝,住太监的地方像什么话……
      委屈谁也别委屈自己,于是乎罗志学把金陵城内保存完好,没有遭到太大战争破坏的大型府邸挨个看一遍后,直接选择了魏国公府作为自己的行宫。
      历史上弘光帝之所以住这地方,而不是选择魏国公府这种高大上的园林,那是因为弘光帝是魏国公等人联手把他抬上去的,只要脑子没坏,他就不可能去抢人家魏国公府的府邸……
      再说了,他也没实权,想抢也抢不着。
      不过这些问题对罗志学来说通通都不存在,如今金陵城内的各种权贵士绅们,除了之前就暗中投诚的少数官员,比如李元魁外,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被杀或逮捕了。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魏国公一家子。
      攻克金陵城,光是侍郎级别以上的高官,就或杀或抓了一打之多……其他的什么公啊侯啊又或杀或抓了一打……
      其他什么高官士绅之类就更多了。
      这种情况下,城内应该是没人会对罗志学要下榻魏国公府说三道四的。
      十月二十七日,罗志学正式下榻魏国公府改建而来的行宫。
      之所以还拖了这么些天,自然是需要给入城部队留下整顿城内顽抗分子的时间。
      金陵城作为明廷的前首都,陪都,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并且城内生活居住着众多的明廷的达官贵人们。
      可以说,城内心向明廷的权贵士绅,乃至普通大户甚至普通读书人们是多不胜数。
      而对这些人,大楚帝国在其他地方,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你老老实实交税,不公然反叛,服从大楚帝国的各项规矩,那么大楚帝国的人也不管你。
      但是金陵城不一样,这地方是即将作为首都使用的。
      罗志学也好,一票大楚帝国的官员们也好,可不放心自己和一群心怀明廷的明廷遗老遗少们住在一起。
      于是乎,大规模的肃清整顿也就不可避免的了。
      先是东城区和北城区,然后是对整个城区进行了大范围的肃清后,等整顿完毕之后,罗志学才正式入城并下榻魏国公府。
      其他各臣子们,也是陆续入城并下榻分配给他们的府邸。
      后续一段时间里,大批大楚帝国的官员将士们的家眷,也会陆续从武昌、襄阳等地迁移到金陵城来。
      从此以后,金陵城将会成为大楚帝国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三百五十六章 迁都金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