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他们层层勾结,最终在正规市场活动外,又暗中开设了黑市营生。
      这些事情,在民国时期,基本上都已经算是摆在台面上的事情了,很多普通百姓都知晓一二。
      也有很多人参与了进去。
      别的不说,就叶少鸿知道的,特务处内部就有很多人在暗中参与走私活动。
      郑耀先的手里也掌握着两条药品走私渠道。
      叶少鸿在沪上时,他也在暗中谋划布局,试图开展走私业务。
      那叶少鸿为什么会盯上许衡呢?
      原因很简单。
      这许衡他走私的货品种类,带有明显的东洋痕迹。
      这其实也没什么。
      从满清末期开始,八旗子弟们,还有乡绅阶层,就开始逐渐兴起了留洋运动。
      那段时间里,从华夏走出去的学子们,首选的留洋国家就是东洋。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华夏去往东洋留学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十几万人。
      光头委座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东洋留学期间,还和他的结拜兄弟一起享用过一个东洋艺伎。
      那个东洋艺伎,更是给光头委座的结拜兄弟生下了一个儿子。
      国父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前往东洋。
      他们当时打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想着学习东洋人明治维新的思路,学习其中的经验,回国改变华夏落后的一面。
      单纯从思想上来说,也无法判断他们这种方法是对是错。
      在某个时期,东洋也确实对我们有些帮助。
      就拿黄埔军校来说吧。
      黄埔军校开设之初,很多教官都是东洋人,而武器来自毛熊。
      资金来自海外华侨。
      三方合力之下,才构建出了黄埔军校的雏形。
      所以,民国时期,很多商人私下走私东洋商品进入国内,其实也算不上多特别的事情。
      可这许衡不同。
      他在被抓捕的时候,江城警察局的职员们,在他的家里,居然还发现了大功率电台。
      当时许衡给出的理由,是为了跨洋联络卖家。
      这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根据档案所述,在抓捕到许衡的时候,他的书房里面,还有很多未曾销毁的过往电文底稿。
      这些底稿,里面所说的内容,也都是跨洋交易商品,约定运输渠道的信息。
      所以这个案子,在告破之时,江城警察局也没有将其移交到特务处江城站,他们走完程序以后,很快就宣布结案了。
      但这一切,在叶少鸿翻阅完许衡案的档案信息后,他却是敏锐地从中发现了一丝隐藏起来的错漏之处。
      那就是许衡他投入这么多,可他走私的货品他少了。
      许衡他在江城前后经营了三年时间,私下运输的东洋货物,仅仅只有两万多美元。
      换算成大洋的话,还不到八万。
      这个数额,在警察局那些普通警员眼里,足以让他们感到心惊。
      可叶少鸿不同啊。
      他是谍报行业出身,很清楚地知道,这种能够跨洋电讯联络的大功率电台的实际价值。
      还有它的珍惜程度。
      能够跨洋联络东洋本土的大功率电台,每一部都价值近万大洋。
      这还是它的明面价值呢。
      最为难得的,是这样的大功率电台,一般人根本就无法获取弄到,哪怕是我党,这样大功率的电台也极其少有。
      绝对不会超过一掌之数。
      金陵特务处总部内,戴玉农耗费了数年心力,多方谋划筹措出来的电讯室内,像这样可以跨洋使用的大功率电台也才十几部。
      许衡他一个小商人,他何德何能,又有什么渠道,能够弄到这样的稀缺物资呢?
      更为让人惊奇的是,他弄来了这样稀缺的军事物资,他在江城辛苦筹划多年,只走私了几万美元的货品,这可能吗?
      说不通啊。
      一想到这里,叶少鸿立刻就做下了决断。
      他马上安排人手,去监狱里面,将许衡押解了过来……。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功率电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