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4章 要致富,先修路![1/2页]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猪儿梦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山川险峻咱们就修路?
      谁特么去修?
      你去修啊?
      朱棣和顾成很是无语,总觉得这李弘壁脑子不太灵光了。
      修路这种事情,少说都得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征发大量民夫青壮!
      再者那些土司土蛮本就不愿归顺大明朝廷,你还想征发他们去修路,人家愿意鸟你才是怪事!
      朱棣淡淡地瞥了李弘壁一眼,明显有些失望。
      他也懒得搭理这混账东西,自顾自地跟顾成喝着酒。
      但顾成早就把李弘壁当成了自家子侄,还指望这李弘壁以后多多关照顾兴祖呢,所以见气氛略显尴尬,也笑呵呵地出言缓解一下。
      或者说,提点一下这小子,让他自己找补。
      “弘壁,你这孩子想法不错,但问题是这法子根本就行不通啊!”
      “这贵州之地本就地处十万大军瘴气横生,就算朝廷有这个心想要修路,但是修路总得要民夫青壮吧?而且还要投入钱粮吧?”
      “以国朝目前的状况而言,这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光是修一条路只怕都得要个几十年,投入的人力物力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顾成好歹也是镇守一方的顶尖大将,这些民政上面的事情,他只是不精通,但不是不了解。
      要不是这修路代价太大成本太高,哪里还需要这李弘壁开口啊,他顾成早就在贵州带着卫所驻军兄弟们干了!
      李弘壁略显诧异地看了顾成一眼,这家伙好像不是那么没脑子嘛,竟是我狗眼看人低了嗷兄弟们!
      “陛下,镇远侯,修路成本是大,但这路一旦修成了,那就是惠及天下百姓的仁政善举,更是对国朝有利的利国利民之举,用儒家那些圣贤的话来说,这叫做“为生民立命”!”
      “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年太祖高皇帝立国之后,就下令让各地战兵全力修复当地道路,等到天下统一后,修缮驿道更是成为大明重中之重的国策,一度成了地方官考核中硬杠杆的考核标尺。”
      “太祖高皇帝如此重视道路,取得的成果也是喜人的,我大明驿道网络体系建成之后,全国各地的府县每三十公里或四十公里就设置有一个驿站,配备马、驴等交通用具,此外,还有一个提供车辆和船舶的水驿站……全国各地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总长度超过了七万公里。”
      “这种前所未有的强大的驿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我国朝建设的沸腾血管,就好比我们人体运转血液的血管那样,源源不断地将移民、工人、材料、商品……甚至种子和大米运输到天下各地,使之都变得更加方便和快速!”
      “我大明曾经可是一片废墟,元末乱世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打崩了整个江山社稷,大明正是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可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太祖高皇帝就重建了一个富庶强大的洪武治世,这套驿道体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朱棣终于忍不住了,冷哼道:“你个兔崽子说得好听,朕岂会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
      “但是你想过没有,这修路需要投入极大的成本,需要动员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财力,我大明现如今国库空虚,各处都需要花钱,本就有些捉襟见肘,哪里还有余财去修这道路?”
      “你信不信朕现在把夏原吉那铁公鸡叫过来,跟他提一嘴这修路的事情,那铁公鸡敢对着朕破口大骂,喷朕一脸口水!”
      不是朱棣昏庸,这些道理他都懂,但问题是没钱修路啊!
      夏原吉这段时间为了筹措拖欠的官员俸禄,急得都快要着急上火了,据说夜以继日地在值房里面批阅公文调度钱粮,可想而知国朝财政现在紧张到了一个什么地步!
      李弘壁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朱棣现在做不到,不能为了西南地区安宁,就打肿脸充胖子强行拨款让顾成在贵州之地修路。
      “而且你想过没有,贵州地处十万大山,还不比中原道路平整,这修路的成本只怕会翻出几十上百倍不止,这钱这人你李弘壁出啊?”
      李弘壁闻言撇了撇嘴,直接亮出了他的底牌。
      “陛下,谁说修路就一定要花那么多钱粮了啊?臣倒是有个法子,可以将这成本给降到最低,至少要比先前低上百倍不止,并且还可以将修路工期大大缩短……”
      “算了,摊牌了,俺不装了!”李弘壁直接很是光棍地开了口,“臣有一件基建利器,可以助国

第324章 要致富,先修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