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情都有可能发生。”
      “一个不起眼的疏忽,就有可能导致大败。”
      “这一点,你要切记。”
      杨轩语重心长,认真说道。
      “老祖,我记住了!”小皇帝认真颔首。
      杨轩轻轻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也先本来就是他留给小皇帝的一块磨刀石,只要收拾了对方,那么小皇帝必然能成为一代文治武功俱佳的英明之君。
      ……
      如今已是九月,正统五年已经过去了大半,三个多月前,杨荣回乡扫墓结束,刚准备回京,就病了。
      身边的人都劝他稍事休息再走,但杨荣却说:“君命不能稽留。”
      便带着大夫直接出发了。
      但在途经杭/州武林驿时,病重不起。
      于七月二日病逝,享年七十岁。
      消息传到京师,杨士奇、杨溥悲痛不已。
      三人同朝为官数十载,而三人的能力又是互补的。
      数十载间,早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现如今,杨荣先他们而走,悲痛的心情可想而知。
      和原历史不同,以三杨为首的文官集团并没有如同时期那样迅速发展壮大,权势也不如历史同时期的三杨。
      原因很简单,上面有杨轩这个镇国公压着呢!
      三杨只能紧紧抱成一团,这也使得他们之间的感情比原历史上更加深厚。
      杨轩深知文官集团太过强大的危害,历史已经给出了教训。
      所以他重用武将勋贵,使文武达到平衡。
      他没有使用太监这个群体来进行制衡,因为他手中有锦衣卫,还有隐藏在暗中的暗卫。
      当然,最重要的是,杨轩的权势和威望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不知多少皇帝,这才是他能镇压整座朝堂的底气。
      言归正传,杨荣病逝后,为体现重视以及其病逝的悲伤,杨轩以小皇帝的名义,下旨辍朝一日。
      随后,又让小皇帝下旨追赠杨荣为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
      赐谥号“文敏”,遣礼部尚书胡濙赐祭葬,遣中官使护丧还葬归乡。
      按理说,以杨荣和杨轩的关系,还有资历,让杨轩给其当治丧大臣也是可以的,但以杨轩现在的位置,是不可能随意离开京师的。
      所以杨荣的丧事,只能由其他人主持。
      而正二品的礼部尚书主持其丧事,也算是给足了杨荣死后的殊荣。
      并且其家族也得到了世袭锦衣卫都指挥使的荣誉,可以说,杨荣的后代也有了铁饭碗。
      而他的离世,也让内阁三杨就此成为了绝唱。
      如今的内阁,只剩下杨士奇和杨溥支撑。
      虽然去年就补了两个人,马愉和曹鼐,但这两个人在官场上只能算是年轻人。
      在内阁,也只是给杨士奇和杨溥打下手。
      毕竟不管在什么地方,排资论辈的情况都是存在的。
      还有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已经配合习惯了,少一个人,效率不可避免的会降低。
      就算有马愉和曹鼐两人,效率也比不了三杨相互配合的时候。
      好在杨轩也知道内阁现在的情况,于是分出了一点精力,帮他们分担了一下。
      如此,也不会影响整体上的效率。
      ……喜欢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请大家收藏:

第109章 咬人的狗不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