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好,现在说最后一件事。”
      杨轩的声音响起,下方的很多官员皆是松了口气。
      这场大朝会持续了已经快三个时辰,很多人都快坚持不住了。
      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身体不太好的老臣。
      杨轩也没有再耽搁时间,直接开口:“殉葬制度由来已久……”
      他说了一堆话,举了一堆例子,说明殉葬制度的落后。
      “为体现仁爱之心,给后世儿孙做好表率,即日起,废除殉葬制。”
      这个提议并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谁也说不准自家的女儿孙女以后不会入宫为妃。
      所以很顺利的就通过了。
      大朝会到此正式结束。
      小皇帝已经在龙椅上睡着了,杨轩也没有叫醒他,上前抱起就离开了现场。
      百官看着杨轩还有张太皇太后他们离去,心中也不知道什么感受。
      很多人都过去围在三杨他们身边,询问大家以后怎么办?
      难道真的要被杨轩一直压着吗?
      杨士奇看了说话的那名官员,也没解释。
      这种没脑子的人,自己还是远离一点的好。
      现在聪明人都知道,万万不可与杨轩作对。
      手握十万随时可以调动的大军,就算人家灭你满门,诛你九族,你能拿他怎么办,人家不出手搞你,就谢天谢地吧!
      还想着作对,找死也不是这么找的。
      “诸位,朝会上商议的事,大家都记住了,该落实的抓紧时间落实。”
      “若是耽搁了正事,到时候镇国公怪罪下来,可别怪本官没有提醒。”
      杨士奇看向周围的官员,提醒了一句,便和内阁几人离开。
      站了一个上午,滴米未进,他早就饿得不行了,哪儿还有功夫和这些人闲扯。
      看着杨士奇他们离去,剩下的官员面面相觑,最后叹了口气,也陆续离开了。
      杨士奇说得对,已经成为镇国公的杨轩不是他们能得罪得起的。
      ……
      另一边,杨轩抱着小皇帝和张太皇太后等人回到了乾清宫。
      半道小皇帝就醒了。
      不过他不敢出声,闭着眼睛装睡。
      他心里有点慌,他竟然在大朝会上睡着了,实在是太不该了。
      进入乾清宫,杨轩拍了拍小皇帝的屁股:“行了,别装睡了。”
      被老祖戳穿,小皇帝也装不下去了,他有些不好意思:“老祖。”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你现在年纪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朝会不是你这个年纪该参加的。”杨轩并没有说小皇帝的不是。
      小孩子嘛,总能轻易得到谅解。
      将小皇帝放下,杨轩看向张太皇太后和胡太后,道:“太皇太后,太后,臣就先告退了。”
      “师叔,马上就晌午了,留下一起用膳吧!”张太皇太后邀请。
      杨轩没有答应,婉拒了。
      和张太皇太后,胡太后相处的时候,他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张太皇太后见杨轩态度坚决,便也没再挽留。
      送走杨轩,她的脸色就沉了下来。
      “王振,你知罪吗?”
      大朝会上宣读旨意的时候,竟然还敢开小差,必须予以惩戒。
      “奴婢知罪,奴婢知罪!”王振知道自己躲不过这一遭,直接跪了下来。
      他也不敢说求饶的话。
      在宫里,像他们这种人的命根本不是命。
      “既然知罪,那就好。”
      “来人,把王振拖出去,乱棍打死!”
      张太皇太后直接下令。
      王振脸色一变,他没有想到,张太皇太后竟然这么狠,要直接弄死他。
      一直以来,他在宫里的太监中还算有些地位,对此心中有些自得。
      后来朱瞻基把他调到朱祁镇身边后,他感觉自己的人生一片光明。
      还没有走到人生巅峰,就这么死了的话,他不甘心啊!
      “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奴婢知错,求太皇太后饶奴婢一条贱命吧!”
      “求太皇太后饶奴婢一条贱命吧!”
      这种时候,不求饶也不行了。
      “拉出去!”张太皇太后没有理会。
      “饶命啊,太皇太后!”
      王振哀嚎着被太监拖出去。
      很快,外面就传来的惨叫声。
      小皇帝朱祁镇还没有经历过这种事,心中有些不忍。
      当即跪在地上为其求情:“奶奶,求奶奶饶过王振吧!”
      小皇帝不懂其他,但王振确实伺候他伺候的好。
      要是王振死了,他晚上怕是又要失眠了。
      一旁的胡太后见儿子如此,也帮忙说话:“母后,王振有错,惩治一番就好,留他一命,也能让他记住这个教训。”
      王振算是宫里太监中最有学问的,要是就这么死了,有点可惜。
      自朱瞻基设立内书堂,教太监读书。
      太监这个群体也开始脱离文盲。
      但,正经的读书人根本瞧不起太监,怎么可能用心教。
      而王振是个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在私塾教过书,后来又做了教官。
      或许是觉得考举人,考进士太难了,就在永乐末年自阉入宫。
      一跃成了宫里最有学问的太监。
      朱瞻基发现翰林院的读

第4章 王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