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侯府。
      安庆看着杨轩,眼中满是震惊。
      她知道杨轩的胆子大,但没有想到会大到这种地步。
      几十名官员啊,其中还不乏朝廷重臣。
      这绝对能在观察上引起一场巨大的地震。
      “你小点声!”
      杨轩看了一眼安庆,然后起身走到门口,检查了一下外面是否有人。
      随后他才回到安庆身边,开始解释:“你先好好想想当时的场景,陛下就在上面坐着呢,他若是不想这些人死,会眼睁睁的看着我杀了他们?”
      “你的意思是,四哥想杀了这些人?但却借了你的手?”听到杨轩的话,安庆马上就想明白了。
      “没错。”杨轩笑着点点头,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别闹,到底是什么情况,你赶紧说啊!”
      看到安庆脸上的着急,杨轩也收起想要逗一逗她的想法,转而认真解释起来。
      听完,安庆的神色也没刚才那么着急了。
      “如此说来,这些人还真是死有余辜。”
      逼宫,还要诛杀杨轩。
      不管是以大明长公主身份,还是杨轩妻子的身份,安庆都感到愤怒。
      “没错,所以他们都死了。”
      杨轩点点头,非常认同安庆的话。
      “不过死了这么多官员,怕是不好收尾啊!”安庆忧虑道。
      “他们不敢闹,除非有人不想活了。”
      对于这一点,杨轩并不担心。
      朱棣可不是个喜欢受气的人。
      再说了,就算他不方便出手,不还有自己呢么!
      总之没什么好担心的。
      “你这杀心太大了,就不能收敛点儿?”
      安庆给了杨轩一个白眼。
      这家伙,动不动就砍人。
      “哎,你这就是瞎说了啊!”
      杨轩当即坐直身子,用手指着自己,反驳道:“我,杨轩,不喜欢打打杀杀。”
      听到这话,安庆心中不由一阵无语。
      不喜欢打打杀杀,那你要不要去问问那些死在你手上的人认不认可。
      “哎,你不信我,你是不是不信我?”看到安庆的表情,杨轩当即就激动了起来。
      “没有。”安庆否认。
      “你就是不信我。”
      ……
      不出意料的,杨轩当廷斩杀数十名官员的事,在官场中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地震。
      而罪魁祸首杨轩,仅仅只是罚俸三年,幽禁半年,免去一众职衔,其他处罚,一个都没有。
      这样的处罚结果,显然不能让他们满意。
      很多官员对此感到兔死狐悲。
      有人提议去跪宫门,请求严惩杨轩,但马上就被同僚阻止了。
      “你不要命了,难道你看不出来吗,陛下根本就不想严惩杨轩。”
      “你如此做,只会让自己丢了性命。”
      “死就死,我辈读书人岂能贪生怕死?”
      “如今朝无正臣,内有奸佞,我等深受皇恩,只能干看着?”
      “刘兄高义,在下佩服。”
      话虽如此,但心中却很不屑,只凭一腔热血,能改变得了什么?
      “不过,古人言,小不忍则乱大谋。”
      “如今已是永乐十九年,陛下也已年过花甲,那个位置……嗯~”
      话不用说的太明白,大家都懂。
      “届时,太子继位,我等还怕没有机会?”
      听到同僚这话,刘姓官员也是有些疑虑:“可是,我听说太子殿下为了给杨轩求情,都当廷跟陛下吵起来了。”
      “届时,太子殿下真会向着我们吗?”
      “此一时彼一时,当今陛下多次兴兵,身边缺少不了像杨轩这样的大将,但太子殿下与陛下不同。”同僚开口道。
      “太子殿下不喜刀兵,而且当今天下一片太平,我大明朝处处皆盛世之景。”
      “且四夷宾服,万国来朝。”
      “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届时,如杨轩这等大将,还有何用武之处?”
      “治国,终究是要靠我等读书人。”
      “太子殿下知道该选择谁。”
      “所以,我等不必担忧,只需耐心等待即可。”
      闻言,刘姓官员也是点了点头。
      是啊,治国,终究是要靠他们读书人的。
      “也罢,那就让杨轩这贼子再多嚣张两年吧!”
      刘姓官员最终有些不甘的说道。
      “你能这样想就好。”
      “如今我等不宜主动出击。”
      “耐心,耐心!”
      诸如此类的传言,在文官当中流传。
      过了好一段时间,朱棣才知道。
      他第一时间就将太子朱高炽叫到身边,耳提面授。
      朱高炽也是当场表示,自己以后绝不会辜负师叔。
      他是个明白人,知道该怎么做。
      就算没有老爹的叮嘱,他也不可能遂了文官们的心思。
      师叔杨轩可不仅仅是他最大的靠山,还是他的左膀右臂。
      他岂会自断臂膀?
      看到好大儿的态度,朱棣也是放下了心。
      随后,他便打发走了好大儿。
      转而思考起了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要不要再设立一个特务机

第216章 设立东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