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
      蛐蛐儿哪里出现问题,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足以证明,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同样的道理,国家出现问题,做为一国之君,也要能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对于小朱瞻基,杨轩不吝夸赞。
      一味的打压式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并不友好,甚至还会激起反抗之心。
      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不就是前车之鉴吗?
      杨轩对小朱瞻基,多以夸赞,或者引导其独立思考为主。
      而这样做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朱棣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也会有意识的去问一问小朱瞻基的想法。
      日子就这样在一天天平静中度过。
      ……
      不过与此同时,草原上的局势并不平静。
      如今的草原已经分为了三块:鞑靼部、瓦剌部,以及兀良哈三卫。
      鞑靼部是由蒙古本部组成,其可汗是窝阔台的后人,鬼力赤。
      鬼力赤并不是黄金家族直系,到他这里的时候,血统已经很乱了。
      所以他和以前的那些可汗不一样,没有恢复黄金家族荣光的那种使命感。
      他废除了元朝的国号,改国名为鞑靼。
      并向大明称臣,建立了朝贡关系。
      这也使得边境陷入了短暂的和平。
      只是这种和平并不持久。
      此时的鞑靼太师阿鲁台,他和鬼力赤不一样。
      此人拥有很强的传统观念,他一心想要重现蒙古帝国的荣光。
      这便是他和鬼力赤之间的矛盾。
      于是,在这种矛盾之下,他发动兵变杀了鬼力赤。
      拥立元朝宗室,本雅失里为可汗。
      准备继续与大明对抗。
      永乐七年,郭骥奉命出使草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寻常的出差。
      只是没有想到,他来了草原之后,却再也回不去了。
      五月,鞑靼杀了使节郭骥,此举无疑是对大明的挑衅。
      消息传回大明京城,朱棣大怒。
      “鞑靼这是欺我大明无人吗?”
      “朕要发兵北征!”
      “谁同意,谁反对?”
      奉天殿。
      朱棣看着下方的百官,神情冷峻。
      若是有人在这个时候出言反对,那就别怪他不讲情分了。
      “陛下,臣赞成出兵!”
      “臣附议!”
      说这话的都是武将勋贵。
      阿鲁台掌权之后,东打兀良哈,西打瓦剌,声势浩大。
      不过瓦剌得到了大明的援助,鞑靼部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
      相反还损兵折将。
      就这样的实力,大明的将领们根本不会将其放在眼里。
      所以在听到鞑靼部杀害大明使节之后,一个个群情激奋,恨不得现在就去带兵出征。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明晃晃的功劳在等着他们去捡。
      从永乐元年开始,获取军功的机会越来越少。
      他们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和武将这边的群情激愤不同,文官这边却是有些沉默。
      他们并不想被武将压制,宋朝文官和武将的那种模式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大明立国几十年,除了建文朝那短暂的几年,其他时间,他们都是被武将压制。
      虽然他们心中极其不愿,但是现在的情况,好像容不得他们不答应出兵。
      ……喜欢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请大家收藏:

第45章 战事将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