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章 朱老四终见密旨,方孝孺牵连十族[1/2页]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两广总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是大哥的牌位?”
      太庙中,朱棣站在杨轩身旁,看着面前朱标的牌位,道。
      杨轩没有出声,其意思不言而喻。
      这时,朱棣忽然对着朱标的牌位跪了下来。
      “大哥,我对不起你。”
      “可我不想死,我想活。”
      他说道,是道歉,也是对自己发动靖难之役的解释。
      随后,他重重的磕了三个头。
      接着,看向杨轩:“一定要这么做吗?”
      他意有所指的问。
      杨轩沉默了一会儿,回答道:“我也不想。”
      “但你我都明白。”
      “若是保留太子殿下(指朱标)的帝位,那他这一脉,就是帝脉。”
      “百年之后,他的后人若是造反。”
      “那时大明又将陷入内乱。”
      “早早决定,也能避免这些事发生。”
      朱棣也不说话了。
      他自然是要称帝的,以后他这一脉就是帝脉,若是大哥一脉也是帝脉的话,那今后会发生什么,可以预料。
      之所以还要问这么一句,只是心里过意不去罢了。
      毕竟,从小到大,自己大哥可没少护着自己。
      现在,自己竟然还要夺了他这一脉的帝位。
      “你也不必过于愧疚。”
      “其实太祖生前,也有过传位于你的心思。”这时,杨轩又道。
      闻言,朱棣猛然抬起头,死死的看着杨轩。
      杨轩侧过头,看向老朱的遗像,眼神中带着追忆。
      “那个时候,太子殿下薨逝不久,储君之位空悬。”
      “太祖在立谁为储君的决定上很是纠结。”
      杨轩缓缓说着老朱当时的为难。
      “可是随着秦愍王,与晋恭王的薨逝,太祖就算是想改立储君,也已经来不及了。”
      “一切,都成了定局。”
      “此外,太祖还预料到,你会谋反。”
      “所以留下了一样东西。”
      “现在,也是时候交给你了。”
      话音落下,杨轩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递至早已呆愣的朱棣面前。
      杨轩说着这些话,他也是第一次听到。
      所以久久不能回过神。
      不知过了多久,朱棣的瞳孔恢复聚焦。
      他接过杨轩递过来的信,打开阅览。
      很快,朱棣就看完了。
      他心神剧震,看着杨轩满是不可置信。
      “这…这都是真的?”
      “嗯!”杨轩点点头。
      “太祖的笔迹,还有印章,你都认识,做不得假。”
      朱棣的神色不断变化,像是要哭,又像是要笑。
      他看向老朱的遗像,再次跪了下来,眼泪也不自觉的落下。
      “爹,原来你心里有我啊!”
      这一刻的朱棣,心里原本对老朱立朱允炆为储君的不满算是彻底消失。
      看着朱棣又哭又笑的模样,杨轩沉默的站在原地。
      现在朱棣的情绪波动很大,不适合再说正事。
      杨轩就这样等着,等朱棣恢复平静。
      许久,朱棣站起身,看着杨轩质问:“你为什么不早点把这个拿出来?”
      “要是那样,我还用得着造反吗?”
      杨轩眼眸微低,叹道:“早点拿出来有什么用?”
      “朱允炆会承认它是真的吗?”
      “朝廷会承认它是真的吗?”
      杨轩的接连反问,让朱棣语气一滞。
      是啊,早点拿出来有什么用呢?
      已经坐在皇位上的朱允炆不会承认这份能威胁到自己的密旨是真的。
      和朱允炆利益相关的臣子们也不会承认这封密旨是真的。
      因为换做是他,他也不会承认。
      反而会以矫诏的名义将拿出密旨的人,和认为这密旨是真的的人全部处死。
      所以,该造的反,还是会造的。
      杨轩看了朱棣一眼,继续道:“自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你虽靖难成功,即将登临帝位,但却会留下篡位的污名。”
      “而这封密旨的作用,就是让你能够名正言顺的登临帝位。”
      “虽然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但只要大部分人认可就行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这是真的就可以了。”
      朱棣微微点头。
      说实话,刚进入太庙,看到老朱的遗像的时候,他是惶恐的。
      他怕将来到了地下,父亲会怪自己。
      现在有了这封密旨,他安心了许多。
      父亲心里是有自己的。
      他是想传位给自己的。
      这就够了。
      “我知道了。”
      “走吧,我们也该出去了。”杨轩微微一笑。
      “好。”
      太庙外。
      被聚集在这里的官员,很多都是惶恐不安的。
      他们不知道朱棣会怎么处理自己。
      有人低声交谈,猜测着。
      也有人视死如归。
      这时,两道人影从太庙中走出。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了过去。
      只见朱棣面色威严,环视台阶下的百官。
      然而下一刻,一道人影跑了过来。
      禀告朱棣,说是乾清宫中的大火已经扑灭,还找到了几具已经烧焦的尸体。
  &nb

第25章 朱老四终见密旨,方孝孺牵连十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