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3章 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清仓我全仓[1/2页]

大秦:开局自曝穿越者,嬴政麻了 生产队的驴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炒作期货和证券,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早在16世纪的明朝嘉靖时期,随着民间商贸的繁盛,苏州就出现了最早的‘证券交易。
      彼时有家商号名为‘万福记,做出的酥饼美味可口,百姓争先抢购。
      可饼店就这么大,熟练的人手就这么多,根本满足不了庞大的需求。
      有时候遇到身份尊贵的客人,来得晚些就只能空手而归,甚至大发雷霆。
      老板沈鸿昌实在没办法,便想出了提货券这一招。
      贵客得罪不起,先立下契据,待某月某日早早备下酥饼,等对方的家仆来店里取就是了。
      沈鸿昌一开始还心惊胆战,生怕契据出了差池,惹怒了哪家的贵人。
      可后来他发现此法大有可为。
      很多客户买了酥饼根本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拿去送礼。
      有了提货券,既轻巧又不用担心酥饼难以保存,客户的接受度非常高。
      还有很多收礼的人转头就将此券忘在脑后,根本不会来取。
      收了钱却不用交货,其中的钱财白白让万福记赚去了。
      沈鸿昌立时觉得自己发现了一条金光闪闪的康庄大道。
      万福记的提货券越卖越多,远远超出了店铺的交付能力。
      但因为酥饼微不足道,哪怕延迟几日再交货,大家也没放在心上。
      其他行业见到沈鸿昌卖提货券发了大财,顿时红了眼。
      没多久,苏州市面上冒出一大堆布券、米券、油券、肉券……
      短短半年时间内,发行的货券之多,品类之齐全,已经到了万物皆可券的程度。
      当时所有人都没有觉得不对劲。
      毕竟有实力发券的,都是历史悠久的大商号。
      谁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毁坏上百年积累的名声呢?
      然而一场意外,却打断了华夏最早的证券交易萌芽。
      倭寇祸乱沿海,竟然一路打到了苏州城下。
      城中物价飙涨,商贾却趁机囤积居奇,逼得苏州知府不得不开仓放粮,并且严令所有商家限期兑付货券,以此来平息物价。
      百姓纷纷拿着提货券涌入各家商号,却发现根本提不到货。
      一时间市面乱作一团,打砸商铺泄愤者不计其数。
      短短时间内,苏州市内的商家倒闭十之五六,引发了一场地域性的金融危机。
      陈庆坐在马车里凝神思索,看着身边泪痕未干的赢诗曼,不由叹了口气。
      “夫人真是小题大做。”
      “别说工坊的产量会不断增长,咱们肯定能交得出货,就算真的交不出……”
      “大不了咱们把百巧楼关掉,另起炉灶就是了。”
      “钱是你自己送我手上的,如今商铺经营不善,你的货款已经亏空掉了,爱找谁找谁去吧!”
      “要是不服气,呵呵。”
      “我去老赵那里借一队人马,治你个大不敬都是轻的!”
      他满不在乎地说。
      嬴诗曼翻了个白眼:“你这跟泼皮无赖有什么区别?百巧楼是打着我的名号做起来的,世人皆知我是当朝公主,否则谁肯拿大笔钱财换一张契据。”
      “真要闹到群情汹汹的时候,父皇脸面上挂不住,咱们两个能有好果子吃?”
      陈庆无奈地点点头:“是是是,夫人教训的是。”
      “你平日交往的那些名门贵女,见了面又是姐妹又是姨母婶婶的,心可真够黑的呀!”
      “合起伙来把你当冤大头,原价买了提货券转头就高价抛售。”
      “欺负到我婆娘头上……”
      他拍了拍嬴诗曼的大腿:“交给为夫吧。”
      ——
      隔日。
      陈庆托赵崇派出密探,很容易就打听到了如今的‘期货交易中心在哪里。
      裕丰楼,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酒肆。
      就在百巧楼的斜对面,而且离得不远。
      因为环境清幽,加之档次不低,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然而近些时日裕丰楼的生意突然爆火,许多衣着华贵的商贾常常在店里一坐就是大半天,嘴里谈的生意动辄数千贯,甚至还有万贯以上的大手笔。
      “二位客官里面请。”
     &

第483章 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清仓我全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