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7章 宋真宗五个儿子之死![2/2页]

开局曝光大明阴谋论,老朱破防了 何以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相反,秦法对死刑有很严格的限制。
      只要不犯大事,是不会背叛死刑的。
      人口本来就是很大的劳动力。
      与其让人死了,还不如发配徭役。
      修长城要人,修陵寝要人,修阿房宫也要人。
      总之,这也要人,那也要人。
      所以,死刑,在秦国相对而言比较罕见。
      甚至,就算涉及到死刑了,被弄死的,绝对只有首恶。
      而其他连坐的,是不会被弄死的,要么发配徭役,要么就贬成隶臣妾,放在后世,就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说来说去,意思就是,秦法的确严苛,主要是管的太宽了。
      但相对秦法的刑罚而言,又显得比较宽容。
      死刑太少了!
      哪像明朝那样?贪污六十两就要砍头?
      什么秦法严苛?
      分明是明律严苛!
      暴秦?屁的暴秦!
      在暴明面前,大秦就像个温顺的小绵羊一样。
      而秦始皇想说的是……
      就是因为这样的秦法,扶苏从小接触,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儒家的“仁”与‘礼,结合种种的一切,把扶苏培养成了一个谦谦君子。
      一个深知秦法,又知晓仁义,知晓礼节的谦谦君子。
      他是干不出连坐的事。
      如果对方没有犯错,他也干不出让对方背黑锅,也干不出不明不白弄死对方的事,更干不出污蔑对方的事。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放在江湖上,或许都会称赞一声,好君子!
      对扶苏这一点,秦始皇是满意又不满意……
      满意是因为这些品质很好。
      不满意是应为,这些品质,没办法当皇帝。
      没有皇帝的手腕,如何当好一个皇帝?
      就像那朱由检一样。
      看来,秦法,还是得改……
      之前他就说过秦法要改……
      但当时是针对另外方面的……
      而现在,是针对残酷方面的!
      秦法,还是不够残酷。
      需要杀!
      好叫扶苏知道,什么是铁血,什么是帝王术!
      他心思转动间,又明白,光让扶苏自己去悟肯定不够,还得要他亲自带,亲自教!
      当然,要是扶苏能够通过观摩天幕,听秦镇的讲述而自己悟到一些东西,那就更好了。
      下意识的,秦始皇瞥眼看向站在远处,眉头紧皱的扶苏……
      “扶苏啊扶苏……你现在可否明白?世界,并非你眼中的非黑即白?”
      ……
      同一时间,大汉武帝时空。
      “这才对嘛……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兄友弟恭?哪有那么多运气好?一切,都是因为谋划罢了!这深宫之中,行错半步,就是万丈深渊!”汉武帝笑了。
      这才是他印象中的皇宫,这才是他印象中的皇帝,皇子,以及上位者的争权夺利。
      没有点手段,你在这深宫之中,连三天都活不下去。
      或许就是因为一句话,就不明不白的死了。
      仁慈,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恩赐。
      平等之间,或者地位相差不了多少之间,你但凡表现出仁慈,那别人只会觉得你软弱可欺。
      心狠手辣,才能成大事。
      对于赵光义为了皇位而不择手段不顾亲情这一点,他是很欣赏的。
      也很欣赏为了自己的皇位,敢狠心向赵光义下药的赵恒。
      当然,欣赏归欣赏,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不是很美妙了。
      好在,太子刘据,不是那样的人。
      在这深宫之中,只有两个人可以拥有仁慈的性格,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子。
      而刘据,恰恰就是这样的人。
      对于这一点,他很满意。
      但同样又有些不满意。
      人就是这样,都是矛盾体。
      满意于对方的品性,又不满意于对方的品性不适合当皇帝。
      可这太子性格要是变一点,变得稍稍狠心一点,稍稍狠辣一点,当皇帝的又开始不放心,就怕这太子哪天造了自己的反。
      “罢了……”
      他摇摇头,将这些复杂的心思抛之脑后……
      ……
      同一时间,大唐贞观时空……
      “这大宋的皇帝,还真是兄友弟恭啊!”李世民很是感慨。
      赵光义弑兄篡位,赵恒也弑兄登位。
      啧……
      莫非,真的是朕?
      是朕开了这个坏头?
      不会吧?
      应该,不至于吧?
      李世民嘀咕一声……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又开口了……
      “接下来说一下宋真宗。”
      “要说宋真宗最大的争议,或许就是泰山封禅,把泰山封禅的名声搞臭了这件事。”
      “的确,他的功绩是不匹配泰山封禅。”
      “这没什么好说的。”
      “而宋真宗身上最大的事,最大的争议,莫过于他的儿子们了。”
      “宋真宗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前五个,都早夭。”
      “如果放在寻常百姓家,早夭就是早夭,是不幸,或是什么先天疾病。”

第97章 宋真宗五个儿子之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