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苏暖手里什么票都没有,现在什么也买不了,逛了一圈后,又空着手出来了。
      县里的供销社是早上九点钟开门,七、八点钟供销社门口已经有不少人在那排队等着买东西了。她顺着人流一眼看过去,门口挂着通知牌,今日新到货肥皂、花布。
      怪不得今天这么热闹了。
      在原主的记忆里,村里的公社也有供销社但东西少,想要买的全还得来县里。有些稀缺的东西如果到货了,也会在门口贴出来。
      苏暖跟在麦穗身后,走进供销社,一进去,扑面而来的都是年代的气息。
      柜台是一排排连着的半人多高的玻璃柜台,台面上摆放着搪瓷缸子,红双喜的脸盆,售货员站在里面不慌不忙的整理东西,身后面贴墙立着高大的货架有布料,衣裳,暖瓶......
      墙上还挂着‘文明经商,礼貌待客、‘禁止打骂顾客等字样。
      有些柜台前围着一堆人探着身子往货架上看,东西卖出去非常快,有的柜台半天才见人上去问一句。
      “同志,多少钱一斤?”
      “五毛钱一斤,但得有票。”
      苏暖踮着脚尖看了一眼,有水果硬糖、橘子瓣以及奶糖。花花绿绿的糖纸包裹着,还挺好看的。
      梳着麻花辫的售货营业员头都没抬,正在一脸不耐烦地收拾柜台。
      “到底买不买?”
      “不买就走开,不要碍着后面的人。”
      苏暖:这个时代的特色真冲。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凶了,妇人面色尴尬,却出乎意料的没有闹起来,只是慌忙掏钱道,“买买买,同志麻烦给我称一斤。”糖块被牛皮纸包起来,扎个绳拎着就能走。
      供销社里面最中间的位置摆放了一块最流行的沪市机械手表,旁边还有收音机和卡带机。
      逛了一圈后,苏暖十分清晰的认识到了在这个时代没有票寸步难行。
      买粮食要用粮票,买食用油要用油票,买肉要用肉票,买布要用布票,买棉花要用棉花票,买煤要用煤票。小到火柴针头肥皂,大到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结婚三大件,一律凭票购买。
      还有烟酒糖盐同样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各种各样的副食票。
      城里居民除了各种票还有购物本,像煤油米面火柴等在购物本上登记,每月都有定量。包含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吃喝拉撒,衣食住行。
      从供销社出来,望着外面还在排队的人,苏暖思索该怎么把空间里的东西拿出来呢?
      那就只有一个地方有了,黑市。喜欢脱离剧情后,炮灰女配收租养老了请大家收藏:

第11章 供销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