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源哥儿,你没事吧?”
      “看你出了内长城,你就一直悒悒不欢。”李大勇看到刘博源面色不悦。
      “大勇,你说,如今的这个朝廷到底是怎么了?”刘博源把心中疑惑说出。
      “这个我也不知道。”李大勇道。
      他自己毕竟也只是一个小小军户,没有什么太大的见识,自然不知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源哥儿,要我说呀,定是那李千户克扣了咱们的粮饷,不然你看那李千户吃得多胖。”刘三更凑上来回答道。
      听到刘三更的回答,刘博源摇头笑了笑,道:“算了,这个问题你们也暂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日后你们就知道了。”
      “走吧,快到无定河,过了河就能很快到海子山墩了。”
      很快,三人纵马来到无定河边。
      无定河是夹道区域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属于黄河的支流。
      由于无定河水流湍急,且水面较宽,故而没有修建桥梁,只在河面铺设了一道长五十丈宽一丈的浮桥。
      此时,在浮桥的桥头,一群人正有序的排着队,只见前面一个声音喊道:“都给我排好队,每人过桥交过桥费三文,大人与小孩都一样。”
      刘博源好奇地牵着战马往前面凑去,排着队的百姓们连忙让开。因为他们知道,能骑的起战马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他们作为平民百姓可不敢招惹。
      来到桥头,只见一个拒马桩拦住了上桥的路。
      五个身着皮甲的官兵正堵在前方,其中两人来回维持着队伍,两人依次收取过桥费,另一人坐在拒马桩后的椅子上,目光盯着过桥的百姓。
      当刘博源三人走至桥头,坐在椅子上的那名官兵立刻站立起来,眼神尖锐的看了过来,隔着拒马桩问道:“你们要去何处啊?”
      “当然是过桥去。”刘三更上前道。
      “过桥啊。”那官兵玩味地打量三人。
      “过桥费,每人三文,你们还牵着马,得再加三文。”那官兵轻视道。
      “你......”刘三更见状,便要上前理论。
      “呵呵,这是我们榆林道王参将设立的卡哨,你一个小小总旗,也得老实交钱。”那官兵说出背后人物,一副目中无人的表情。
      “算了,三更,不要与他们纠缠。”刘博源连忙拉住刘三更。
      “钱我们给。”
      刘博源交了过路费,默不作声地牵着战马走上浮桥。
      那官兵看到刘博源三人一副认怂的表情,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其余四名官兵也放声讥笑。
      在他们战兵眼里,卫所的军户,都是一群只会种田的农民,根本没有丝毫战斗力可言。
      刘三更一脸气愤地说道:“源哥儿,干嘛要交这钱,这浮桥又不是他们修的。”
      “可他们实力强啊,背后有参将撑腰。”刘博源没好气道。
      “那....那也不能交这么多钱,明摆着敲诈我们。”刘三更低声委屈道。
      “放心吧,等我们实力强大了,定叫他们双倍还回来。”刘博源打气道。
      “没错,叫他们双倍奉还。”刘三更振奋精神,大声附和。
      过了浮桥,三人骑上战马,一路疾驰。
      ......
      海子山墩。
      一座周长不过二里的小墩堡,夯土筑起的围墙,高不过一丈,只有一个可供出入的堡门,堡门上的围墙上还设有一个塔哨。
      “我们到了。”
      “源哥儿,你们在这等着,我去叫门。”刘三更自告奋勇道。
      “嗯,去吧。”刘博源点点头。喜欢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请大家收藏:

第13章 赴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