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5章 有粮食不愁卖[1/2页]

东北往事之童养媳 作者姜不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龙五走了以后,井馥也如愿以偿的上了学,可没过几天,她又烦了。
      每天都是那么几句。
      要么是赵钱孙李,要么就是人之初,要么就是天地玄黄。
      井馥早就记住了,可每天还是学这些,她就觉得索然无味。
      井张氏也不管她,她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去,也没有人强迫她。
      井魁也不愿意去读书,井馥轻而易举学会的东西,他却说什么也学不会。
      两只手掌经常被先生打得又红又肿。
      井张氏心疼孙子,干脆也由着他的性,想不去就不去了。
      反正井家八辈子也没出过一个秀才。
      都是土坷垃里面刨食吃,地垄沟里找豆包,认不认识字又有什么关系。
      出了二月很快三月,四月份大地开始回暖,等到五一前后,远处的山也青了。
      井家大院没了邱强这个大管家,农忙的时候就有些手忙脚乱了。
      没办法,井张氏只能请她的外甥李明发前来帮忙。
      这个外甥以前井张氏就有心思用他代替邱强。
      只是几个儿子不同意,看他眼珠子翻来翻去的太精明。
      现在井张氏旧事重提,李明发当然高兴,乐颠颠的来到井家大院。
      亲自领着长工短工下地干活。
      为了得到井家一家人的认可,必须得好好表现。
      要想巴结上面,对下面的伙计必然苛刻一些。
      于是有些人就对他生出不满来。
      别人不满意没关系,只要井张氏满意就可以了。
      自从李明发管事以来,地里的活明显干的快了,一年下来,倒是节省了不少的工钱。
      等到收完秋,粮食都拉回井家大院以后,天空已经飘起了雪花。
      井张氏站在院子里感叹:“一年的时光真是过得太快了!”
      等到把粮食卖完,就可以猫冬了。
      为了多卖些钱,李明发提议,把今年的高粱和苞米卖到姜家烧锅去。
      井张氏早就听说,姜家烧锅的掌柜的,是个讲究人,不缺斤少两,更不货到地头压价。
      比苏家店烧锅的掌柜的强太多了。
      但去姜家烧锅有一样不好,道远,七十多里地。
      按理说,七十多里也不算远,主要是要路过四峰山。
      山上有土匪,要是被截了,车马粮食就一样都别想回来了。
      整不好还会有性命之忧。
      所以井张氏有些犹豫。
      “这两年有不少人家,就去了姜家烧锅,也没见谁被截了。”
      李明发见井张氏不想去,一个劲的在旁边撺掇。
      “有五六家准备去呢,十几辆大马车,三四十号人呢,都拿着家伙,胡子就是想截,也得掂量掂量。”
      “再说,哪天去都是临时定的,这死冷寒天的,要是没有人告密,胡子也不能算的那么准吧!”
      井张氏被李明发说的活了心,跟两个儿子一商量,决定先送两车去试试。
      既然别人都没事,不至于轮到自己就被截了。
      井家大院每年都有存粮,和新粮食一年压一年。
      以前,井家的老祖宗小时候饿怕了,所以以后有了粮食就想多存点。
      存粮是井家大院祖辈传下来的习惯。
      井家大院的粮食就算颗粒无收的年头
      ,也够吃两年。
      李明发带着三个长工把粮仓里地陈粮都倒了出来,存上新粮。
      井家大院现在只有三个长工,老黄因为年纪大了,眼神也上不去了,虽然干活实诚,也还是被辞退了。
      吴家父子,还有一个也姓井,是井家一个出五服的远房亲戚桩子。
      仗着是本家,在井家大院干的年头多一些,有点不太听李明发的话。
      这就让李明发十分的不爽。
      几个人把陈粮穴在马车上,准备明天早上跟随大伙一起去姜家烧锅卖粮去。
    &

第115章 有粮食不愁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