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清的最强落榜生便是在此时出海南洋,在西方列强纷纷开启殖民的时代,他于南洋建立起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兰芳共和国。他便是本期视频的主人公罗芳伯。”
      “罗芳伯34岁时已经经历了7次科举失败,心灰意冷之下,他从虎门踏上了下南洋的商船。”
      “他在《游金山赋》中曾写道:既从虎门而出,定直达乎龙宫。谁也没有想到,他这一去,却在南洋之地,列强横行之时建立起了汉人第一个殖民国家。”
      大唐时空节点。
      长安大明宫。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啊。既然是冠以丝绸之路,想必其中利润可想而知。”
      杜如晦有些兴奋的说道。
      早在之前,李世民和众人有过商量,等突厥退兵后便着重发展内政。
      而天幕给出了财路,他们自然也有过计划。大唐目前百废待兴,暂时还没有将重心投入到海贸,但前期的准备却也一刻未停。
      市舶司如今在紧锣密鼓的搜罗民间的造船资料和出海人才。刚经历过战乱,官方也有很多资料不齐全。
      “哦,是后世大清的落榜生啊。不知道这个落榜生又干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李世民饶有兴致的说道。没等他问出口,天幕便出现了答案。
      “什么?竟然在海外建国了。”
      李世民一脸懵逼的看着天幕。
      其余人也都惊讶不已。要知道他们都是开国功臣,自然知道建立一个国家的难度。
      更何况他是在海外建立的国家。
      “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何意?”
      众人满是疑问的互相问询。没人知道共和的意思。
      但罗芳伯这个名字却已经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七次科举失败,我们的科举制度到最后都仍然会错过好多人才啊。”
      李世民自言自语的说道。
      众人也都不太好接话,科举制度,自前朝实行以来还没有真正的算得上是全民科举。
      李世民自然是知道,天幕说过,科举制度是隋朝开始的,到自己这里才多少年,肯定还是有很多地方要改的。
      比如需要五品以上官员的举荐,这就是给了世家大族垄断科举的机会。真正的寒门,乃至平民百姓哪里能有机会高中?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李世民是打算取消这一条的,要真正做到所有人都能有科举的机会。
      “科举应该不拘泥于独取士子。军事,工匠,数术等等都要开科。最基础的教育也要普及下去。你们认为呢?”
      李世民转头问向众臣。
      “陛下,科举当有此意。”
      长孙无忌先开口回应。如今在天幕的宣传之下,天下谁不知道后世强大靠的不是读四书五经的儒生。
      “就像上个视频的三峡枢纽,儒生能建造如此伟大工程?靠的是工程师,是科学家。”
      “虽然我大唐目前没有此等大才,但可以从头开始培养。有天幕,我们迟早会培养出此等人才。”
      众人纷纷点头认同。
      “辅机说的没错,那谢长达身为女子都知教育的重要性,我大唐岂能视而不见?”
      “如今百废待兴,而国朝人口数量不大,正是此等新法实施的好时机。若拖下去,势必积重难返。”
      房玄龄同意科举连同教育一起改革。
      “对的,陛下,此时下定决心,短期阵痛,我们承担得起。”
      杜如晦站出来拱手说道。
      李世民见几位众臣都认定此事可行,当下便拍板教育和科举一起改革。让房玄龄等人牵头整理出一个具

第103章 最强落榜生之一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