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不过有一件事还印象挺深的,就是这女人和丈夫是一个姓。
      记得是姓……
      陈友?在脑海里搜寻一圈,笑着回应:“张阿姨好。”
      “还记得啊!”
      张阿姨激动道:“友?记忆力好啊,当年就你和我姑娘,年年都是老师表扬的三好生。
      “听说你高考还考去了北瑜大学,本硕连读,真了不起。
      “我家那姑娘就不出息,一本都没考上,不过好在工作还可以……”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眼珠子咕噜一转。
      “唉,我听你妈说你回南庆这边工作啦?现在工资怎么样?”
      陈友?面对出言试探的张阿姨,余光瞧见肖慧兰女士暗暗使眼色。
      他笑着客气回答:“恩,我这星期才刚回的南庆,刚毕业嘛,就五千多点。”
      张阿姨紧绷的肩膀瞬间放松,笑逐颜开,忙道:
      “不错,很不错啦,我姑娘本科毕业,都工作了两年,也才七千多八千不到。
      “现在年轻人都不容易,工作压力大。
      “你看她吧,挣的钱也刚好够养活自己,还非给我买手机,我都说不要,光知道浪费钱!”
      陈友?哪能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顺着她的心意,说点她喜欢听的。
      他和气道:“话不能这么说,这是一片心意,孝顺嘛。”
      肖慧兰女士赶紧附和,“对对对,儿女一片心意,你真是享福啦!”
      张阿姨闻言更是喜上眉梢。
      之后两人就开启了相互夸夸模式。
      片刻后,母子俩跟张阿姨在街边挥别。
      站路边等红灯。
      肖慧兰女士:“你居然还记得张阿姨。”
      陈友?看着左右来车,“只是有点印象。”
      过了马路,母子俩并排走。
      “要不要我帮你提点?”
      “不用,也没多重。”
      肖慧兰女士:“她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一直都是这样。”
      她看了眼身侧提菜的儿子,撇嘴道:
      “你在北瑜工作,买了车和房的事我和你爸都没往外说,不然也轮不到她显摆。”
      肖慧兰女士当然清楚这个菜市场老朋友的小心思,所以她才不敢把儿子在北瑜那边的收入往外说。
      怕太刺激周围人。
      看了眼试图安慰自己的老妈。
      陈友?:“没事,我也不在意。
      “她不就是想用别人的不幸来佐证自己的幸福吗?如果真的幸福,哪需要证明。
      “大家都喜欢听点别人的不幸,例如读了好几年的书,进社会后找不到工作,混得也不好之类的……”
      他摇头笑笑,自嘲道:“而且我现在工资确实就五千多。”
      “行了,”肖慧兰打断儿子,“多少钱无所谓,妈养得活你。”
      陈友?皮一下,“那好啊,明天我就辞职躺家里。”
      肖慧兰女士:“嚯,敢情我给你养老是吧?”
      陈友?:“你说养我的。”
      肖慧兰女士:“那也不能躺在家里啊,你得做饭,刷碗,洗衣服……”
      陈友?:“那我还是继续上班吧。”
      当然都是开玩笑,他只是懒得跟人争强好胜罢了。
      没必要非得嘴上说赢,如果退一步,自己没损失还能让对面闭嘴。
      他不介意多退几步。
      这就是退让的艺术。
      母子俩聊了一会儿。
      肖慧兰女士也不多问工资的事。
      家里确实不是那种全家人都靠儿子活着的情况,二老也都有不错的工作。
      不是很在意。
      回到家。
      肖慧兰女士在厨房处理今早买的菜,安排陈友?去剥蒜。
      等着水烧开的功夫,她看向蹲在垃圾桶旁认真剥蒜的儿子。
      有些感慨。
      儿子真的长大了,会给别人留面子,懂得圆滑地处理事情。
      不像小时候牙尖嘴利,面对别人的暗讽,遇到任何事都是一根脑筋,只知道反唇相讥,处处彰显好辩者的天性。
      刚才菜市场的时候她各种使眼色。
      真担心儿子和那个碎嘴子争辩起来,到时候弄得谁都下不来台,场面尴尬。
      想想也是,十几岁的时候心智不成熟,反唇相讥也正常,可二十多岁还针锋相对那就过于幼稚了。
      正常来说也该长大了,只是自己把他当成了小孩子。
      肖慧兰女士在脑海里自圆其说,把儿子的处事能力视为正常。
      实际上,同龄人没几个能有她儿子这个水平。
      而且她儿子所展露出来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陈友?想,他甚至可以根据想达成的目的,制定更好的方法。
      只是……没必要。
      生活嘛,把自己日子过明白就行。
      ——
      ——喜欢重回故里:清纯的她怎会变成擦边女请大家收藏:

第24章 我养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