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世民与朱棣互写史书#】
     【假如李世民和朱棣互相写史书,他们会怎么写?】
     天幕里,博主一人分饰两角,下方有文字表明他此刻扮演的角色名字。
     【朱棣:二哥,你说俺的历史怎么写比较合适呢?
     李世民:正常写呗,洪武三十五年,你爹传位给你。
     朱棣:哎呦,二哥,俺家这件事,你一清二楚呀。
     李世民:大家都知道,我这个人就是实诚!
     朱棣:那朱允炆怎么写?
     李世民:朱允炆?你是说允炆吧?他是张士诚的孙子,后来被你们家收养。
     洪武三十一年,他造反了。
     洪武三十五年,你平叛成功,你爹去世前传位给你。
     朱棣:二哥,你说的太对了,你说,你的历史想怎么写!
     李世民:什么叫我想怎么写?事实是什么样,你就怎么写!
     朱棣:懂了,世民,高祖嫡长子。
     李世民(藏不住的微笑):等会,什么子?
     朱棣:二哥,嫡长子呀,你爹不就你一个儿子?
     李世民(埋头大笑):继续,继续。
     朱棣:高祖义子李建成,发动玄武门作乱,太子世民速平之。
     建成系王世充之子,为高祖所收养,赐李姓。
     二哥,俺写的咋样!
     李世民:唉……
     朱棣:二哥,这是咋了,俺写的不好?
     李世民:其实我也不想这样,他毕竟是我大哥。
     朱棣:但是你们确实在争皇位。
     李世民:我俩小时候关系挺好的,要不是因为皇位,我俩是多好的兄弟呀。
     朱棣:那李建成的划掉,不写了?
     李世民:算了吧。
     朱棣:那李元吉?
     李世民:他可是纯畜生,畜生里的畜生!
     朱棣:这两人差距这么大吗?
     李世民:张允炆和李元吉一比,张允炆都算个好人。
     朱棣:比张允炆还坏,这还算是人吗?
     李世民:他不姓你,也不是人,他就是我爹养的一条狗。
     朱棣:养狗的人总是喜欢儿子、儿子的叫着,大家都以为它是高祖儿子,其实不是!】
     ——————
     评论区:
     〖你和你同桌互改卷子。〗
     〖一句话总结:李世民没有奉天靖难,朱棣没有杀兄弟。〗
     〖互文的写法,让你学的明明白白。〗
     〖朱棣无大侄,世民无长兄,靖难与玄武,太宗顺位登。 ——太宗赋〗
     〖起兵yes,削藩no,奉天靖难gogogo。
     来是e,去是go,玄武门前double kill。〗
     〖寻人启事:我侄子在南京工作时候办公室着火,恰好我带着一些朋友去找他玩,后来我侄子就失踪了,家里老人四年前去世了,现在我迫不得已当了家庭顶梁柱,
     唉,有没有好心人帮我找找小侄子啊?
     洪武三十五年,朱棣(四叔)。〗
     大唐,长安。
     金阶上。
     “可笑,朱棣能与朕比?”
     朕是太子之位,继位大统的。
     朱棣——呵呵,洪武三十五年,可笑。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
     六月八日,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军政大事皆由李世民决断。
     八月初八,李渊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位,尊李渊为太上皇。
     所以,李世民是真的当了太子,然后继位的。
     李渊:“……”
     你说的有道理。
     李渊也不和李世民争辩,父子二人为了这件事,吵过许多次了。
     至于李元吉,李渊更不想提。
     小君将他丢弃,是陈善意偷偷抱回,秘密抚养。
     小君:对妻子的亲密称呼。
     却因劝了他两句,就被他一剑刺死。
     大业十二年,他又将祈健留在河东,致祈健身亡。
     祈健:李智云的小名。
     欺压百姓,在大郎与二郎之间煽风点火,给二郎下毒。
     桩桩件件,若非自己儿子,一个狗字都不足以形容他之恶。
     ——————
     大明,洪武年间。
     应天府。
     “爹,您承诺过,不打俺的!”
     见朱元璋在身后摸索,朱棣连忙闪至柱后,探出半个脑袋,喏喏道。
     “咱也没说要打你呀!”朱元璋不动声色的将棍子放入袖中。
     “咱上次让你查查永乐年号,谁用过,你查到了吗?”
     “张重华、方腊、张遇贤。”朱棣从柱子后走出,行礼答道。
     “知道就好,唉……”老朱突然叹了口气,问道:“太宗庙号……”
     朱棣赶忙近前,“爹,太宗咋了?”
     “自太甲起,太宗可有一人是顺位继承、没出过一点乱子的?”
     “大一统王朝的太宗,汉太宗刘恒,因诸吕之乱继位。”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元太宗窝阔台,即便有铁木真的遗命,也是闹出了乱子。”
     “再到你的奉天靖难,可有一位太宗继位没出过乱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局部统一王朝的还有宋太宗赵光义,斧声烛影。”
     “割据势力就更多了,孙休、司马昱、李雄、石寇觅、张茂、苻登、拓跋嗣、刘彧、耶律德光、段思良、李德明、完颜晟。”
     “还有那先为高宗,又为太宗的萧纲、先为太宗,又为惠宗的王延钧。”
     “太宗之位,就像是被人下了巫术一样。”
     朱棣手放在下巴,细细思索。
     爹说的挺有道理。
     老朱见朱棣聚精会神的思考,袖袍稍一抖动,棍子就握在手中。
     啪!
     朱棣捂着屁股跳了起来,一脸无辜的看着老朱。
     “洪武三十五年的事,您已经打过了,还打了好几次,怎么还不解气?”
     “哼!咱这一棍子打的是张允炆之事!”
     “又不是俺说的,后人编的段子,关俺啥事?”
     老朱将棍子放在桌上,“咱打不到后人。”
     朱棣:……
     永乐年间。
     福建。
     “无耻!卑鄙!不要脸!”
     光头和尚骂了两句,收拾起行囊,准备寻个船家出海。
     ——————
     【#同样是异族政权,为何厌恶清朝的比厌恶元朝的多?#】
     【元代文人:“大元皇帝荒淫糜烂,祸国殃民!”
     元朝皇帝:“知道了,记得交税就行。”
     清代文人:“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
     清朝皇帝:“讽刺朝廷是吧,拖出去斩了!什么?已经死了?那也不行,革其职,夺其名,扑其碑,毁其祠,碎其尸,满门抄斩!”
     在元代,文人看朝廷不爽,喷朝廷两句,哪怕有人举报到皇帝面前,皇帝听到了也不在乎。
     “诗人吟咏性情,不可诬以谤讪。倘是谤讪,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
     只要按时交税就行了,文人爱说啥说啥。
     但带清就不行了,别说文人直接讽刺朝廷,就是有讽刺朝廷的嫌疑,哪怕是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那也得抓起来。
     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更何况带元也没有多少人跳出来逼逼赖赖,给祖宗洗白,带清就....呵呵~】
     ——————
     评论区:第452章 元与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