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1章 没有被史书记载却通过考古发现的历史故事和人物。[2/2页]

刷视频:震惊古人 水光山色与人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纸贵,他家的便宜。”
     特么的,不要脸,同样是姓司马的,怎么和我差别这么大?
     霍去病还私下放言:白纸公司不挣穷人的钱。
     哼,果然是个小孩。
     虽然司马迁只比霍去病大五岁,但丝毫不妨碍他此刻吐槽霍去病是个只会意气用事的小孩。
     如今天幕又提起赵胡一事,虽然自己还没开始写史记,但应当不至于写错字吧。
     摊开两张白纸,一张写个胡字,一张写个眜字。
     用的是小篆,而非隶书。
     原本的历史上此时还没有纸,肯定是记在竹简上。
     小篆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
     司马迁很肯定,原本历史线上的自己肯定用的小篆。
     吹干墨迹,司马迁盯着两个字看了半天。
     “这也不像啊,怎么能抄错呢?”
     将写有眜字的纸高高举起,司马迁左右手交叉成个X型,将纸张反过来。
     “这样确实有些像,但这特么的是眼睛长后脑勺了?”
     “不对,这得左眼长在右眼上,右眼长在左眼上才能抄错。”
     碎碎念的吐槽半天,司马迁决定花钱将史记原文刻在石碑上。
     自己死后,棺材里带一份竹简写的史记、一份白纸写的史记,再把石碑压在棺底。
     后人喜欢考古,我连石碑都用上了,总该有一份能流传到后世吧。
     司马迁认为是后人抄录错误,但刘彻却认为肯定是第四种,即一人两名。
     “司马相如,去把赵婴齐给朕带来!”
     “朕想问问他,他的父王是什么意思,对大汉用赵胡称臣,对内却用赵眜发号施令!”
     “难道还做着名义为藩邦,对内称皇帝的美梦吗?”
     真相是哪种并不重要,刘彻认为他是,他就是!
     . . . . . .
     【史书是帝王将相的家谱,史书上记载的大多都是帝王将相,一些小人物很少会得到关注。
     但通过考古发掘却能够让这些人重新为世人所知。
     西汉时,中央朝廷曾在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境内设置有一个驿站,名为悬泉置?
     主要负责传递官府的公文书信,接待路过的各级官员和中外使者。
     悬泉置的长官被称为置啬夫,弘就是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置啬夫。
     他是一位西汉的基层小吏,史书上没有留下他的名字与事迹。
     通过考古工作者在悬泉置遗址上发掘出土的大量汉简,我们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
     他是敦煌郡效谷县人, 25岁开始任职,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十几年。
     他接待过曾去乌孙和亲年老后返回长安的解忧公主,经常往返乌孙的长罗侯常惠,前往长安的西域于阗国王,还与西域首任都护郑吉有过频繁的接触或直接间接的交往。
     他亲眼见证了当时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
     除了弘之外,还有很多通过考古发现的史书上没有记载过的人物及其事迹,大人物小人物都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比如,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的一对兄弟,秦朝士兵“黑夫”和“惊”。
     同样记载于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秦朝书吏“喜”。
     还有山西太原发现的虞弘墓。
     根据墓志可知,墓主人虞弘,字莫潘,西域鱼国尉纥驎城人,是虞舜后人。
     刚开始在柔然当官,出使过波斯、吐谷浑等国。
     后来又在北齐任职,北齐被北周所灭,又在北周任职,拜使持节、仪同大将军、广兴县开国伯。
     隋朝建立后,拜仪同三司。
     历任数朝,官职并不低。】
     隋朝,开皇十二年。
     “balaq。”
     杨坚说的是突厥语,意为鱼。
     虞弘本姓鱼,虞是后来改的,和他一样的还有一个虞庆则。
     虞庆则,匈奴铁弗部赫连氏,是大隋的功臣。
     协助杨坚诛灭北周宇文氏宗族,开皇四年出使突厥,说服突厥向隋朝称臣。
     “当真是往自己脸上贴金。”
     “为何不说自己是唐叔虞的后人?”
     开皇十二年,虞弘死。
     十一月十八日葬于唐叔虞坟东三里
     不过,杨坚没心情继续吐槽,因为现在有更重要的问题要思考。
     虞弘怎么会在史书没记载?
     无论是看功劳,还是看地位,史书都应该记他一笔。
     能把一个该记在史书上的人,将他的姓名、经历全都抹去,只能靠墓葬发现,除了皇帝,还有谁能做得到?
     是朕做的,还是杨广做的,亦或者唐朝?
     可又是为什么呢?
     他的儿孙也没能力造反……
     “总不能是虞庆则造反了,然后迁怒于虞姓之人?”
     杨坚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身兼大将军、内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数职,又有彭郡公的爵位,新都也是他负责营建。
     但是这造反,是被逼无奈还是被人诬告呢?
     虞庆则与杨素不合,甚至二人还曾经在庆功宴上互相揭短。
     杨坚连忙唤来侍卫,却又摆摆手,一句话都没说。
     虞庆则府内。
     他正与妻弟赵什柱在府中饮酒,却突然听见虞弘未在史书有记载。
     一瞬间,他就明白了,想到了和杨坚所想一样的可能性。
     “狡兔死,走狗烹。”
     赵什柱借着酒力,怂恿道:“姐夫,不如博一把。”
     虞庆则没有回答,抬头眺望天空,有朵像马儿一样的云,像极了当初杨坚送他的那匹。
     “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赵什柱知道姐夫自小就喜欢傅介子、班超,以超越他们为梦想,可这时候念他们的话干什么?
     “姐夫,韩信之事,不可不察也。”
     虞庆则摇摇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虞庆则起身便走。
     “姐夫,你去哪儿?”
     “去请罪。”
     赵什柱望着虞庆则背影两眼通红,气喘如牛,往地下啐了一口,低声恶狠狠地的骂道:“废物,怂包,送上门去人砍!”
     赵什柱没有造反的胆子,但是怂恿虞庆则造反,然后偷偷举报他的胆子是有的。
     不仅有,还很大。
     赵什柱原本的计划是将来随军远征的时候,诬告自家姐夫谋反。
     赵什柱算的很精准,杨坚确实不放心四贵,如果有人递把刀,杨坚是很乐意接过去的。
     那时候,赵什柱就可以踩着自己姐夫的人头往上爬。
     而现在,大好机会就在眼前,虞庆则居然去请罪,赵什柱又怎能不气。
     听到身后传来酒杯碎裂的声音,虞庆则还以为自家舅子是恨自己不争气。
     “唉,傻子,你不明白陛下是什么人,咱们斗不过陛下的,造反必死,请罪或有一线生机。”
     虞庆则叹息一声,继续往前走去。
    喜欢。
  

第341章 没有被史书记载却通过考古发现的历史故事和人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