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295章 千里运猫  
     【#爱看热闹的中国人#】
     【邻居干架,我老公看热闹假装路过,后来警察调监控发现他一个小时路过三次,累计时长超过40分钟,就通知他到派出所做笔录去了。】
     . . . . . .
     评论区:
     〖之前我们这边沟里发现一具尸体,都蹲沟边在那看,我爸蹲的最靠前,警察看我爸胆子挺大,把我爸喊下去帮忙把尸体抬上来。〗
     〖邻居大叔出轨还打媳妇,小舅子过来给姐姐出气被捅了一刀!我爸报警,在路口等警察,全程给警察解说,我都怀疑邻居大叔的老三是挖的我爸的墙角,我爸第一次那么热心。〗
     〖今天下午带孩子去电影院看完哪吒,走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早餐店在打架,我跟我家娃在室外零下六度的天气里,愣是看了一个多小时,直到他们被警察带走才回家,到家都冻麻了。〗
     〖楼下吵架我正在做饭,立马关火拿着外套手机假装还提个垃圾,我家七楼,电梯在楼顶,我怕错过,楼梯上跑下去的。〗
     〖邻居吵架我搬椅子坐门口听,他俩一直说方言我听不懂,我就说了句:“你们讲普通话吧,我听不懂。”我到现在都记得他俩当时的笑声。〗
     〖我们邻居两口子打架,然后另外一家一个单身男生去劝,然后没过多久,单身男士和那个女人在一起了。〗
     〖高中的同班同学,校门口别人打架,他着急忙慌的跑过去,别人以为他来帮忙的直接一刀,那天受伤最严重的就是他。〗
     〖我们村夫妻因为外遇打架,同事专门跑去凑热闹看,被当成外遇对象打了一顿。〗
     大明,永乐年间。
     北京城外。
     “以后少看热闹,知道吗?”
     “别什么事都往前凑。”
     结伴出城回村的大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教育起孩子。
     谁知有人惊呼一声:“你们看,有人在河边,好大的排场,外面围了好多人保护啊。”
     众人齐齐望向河边,离的太远了,看不清楚,兴许是那个大官吧?
     王二癞子提议干脆过了桥,摸去树林看看对面在干啥。
     这时,有个坐在父亲肩头的小孩子低头小声问道:“爹爹,那是不是黄色啊?”
     父亲还没反应过来,随口答道:“什么黄色?”
     “就是木杆上好像有个黄色的布,好大好大的。”
     父亲瞬间反应过来,连忙压低声线和几个相熟的同村人招呼一声。
     “别跟着王二癞子去凑热闹,那是皇家。”
     王二癞子走在最前面,倒是没听见小孩子的声音。
     而知道的村民互相通知,但都默契的没通知王二癞子。
     这人太讨厌,偷看寡妇洗澡、欺负残疾、抢小孩零食,反正和人沾边的事是一点不干。
     仗着他爹是村正,无法无天。
     至于他爹,就更不是玩意儿。
     若非他们姓王的人多,这村正也轮不到他爹。
     让他去树林里闯闯,那里面肯定有暗中保护皇家的官兵。
     他敢进去,不死也要脱层皮,说不准连他爹也要遭殃,最好把他们姓王的一网打尽。
     河边。
     “监控倒是个好玩意儿。”
     “也不知道朕有生之年,工部那群人能不能研究出来?”
     “到时候每个县城、每个村落都给朕安上。”
     “数千年来的皇权不下乡,就可以解决了。”
     朱棣用着期望的语气说道。
     姚广孝问道:“陛下可有先帝勤政?”
     朱棣摇摇头,俺爹……那是屁大点事也要掌握在手中。
     起的比大臣早,睡的比大臣晚。
     这皇帝有什么意思?
     当皇帝的,要学会抓大放小。
     “陛下连看奏表都比不上先帝,难道指望有了监控之后,十二个时辰都盯着监控?”
     “朕可以安排人……”
     朱棣说到“人”字就自己停下了。
     皇权不下乡,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有了监控,不解决人的问题……也好不到哪儿去。
     顶多少了官员欺上瞒下。
     不至于闹了饥荒、激起民变,还被大臣诓骗,说着“天下太平”“太平盛世”“海晏河清”的鬼话。
     【#北猫南调#】
     【网友在托运站点上班,结果遇到两只无人接收的猫猫,是从内蒙古发到云南的。
     于是打电话给寄件人询问情况,结果寄件人说:
     “这是我遇见的流浪猫,觉得内蒙古的冬天太冷了,于是就花钱把它们空运到云南,云南是个暖和的地方,适合它们流浪。】
     . . . . . .
     评论区:
     〖这趟运费少说也得一千多吧?〗
     〖肯定啊,其他东西发快递可能一二十就搞定了,但是活物至少一千起,还得发专门的物流。〗
     〖我大抵是太穷了,可能理解不了有钱人的想法。〗
     〖猫:见不到街头的二大爷三姨夫小表妹和大堂姐了,也见不故乡的鹅毛飞雪和大漠孤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TXT下载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页加入书签
   〖内蒙古的猫:叮又叮不懂,写又不会写。〗
     〖喵:猫生地不熟,也听不懂方言,天崩开局,好想弄死那个老六。〗
     〖猫:北方好歹能逮个耗子,来南方是让耗子逮我吗?〗
     〖南方耗子大,吃的饱,北方耗子小,吃不饱。〗
     〖有点爱心,但可惜是抽象人。〗
     〖要学会语言的艺术,你这样评价是在骂人,但换一顺序,就是夸人,比如:虽然是个有点抽象的人,但却是个爱心人士。〗
     〖猫:本来在家乡流浪,这下好了,直接被流放了。〗
     〖流放岭南!〗
     〖这是南诏!〗
     〖这不是发放岭南,也不是流放南诏,这是发滇。〗
     〖内蒙古其他猫:“看见丧彪了吗?有一阵子没见了。”
     “听说是南下闯荡去了。”〗
     〖北京也很冷,有没有好心人送我这个野人去云南流浪。〗
     〖给我吧,我是内蒙人,在昆明工作,冬天过年回家时候,我再给他带回去,让他回家乡流浪。〗
     〖这就跟我之前干的事有点像了,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流浪狗,很瘦,那一片没什么人,根本找不到食物,我在地上找了个袋子把它装进去,然后丢美食街去了,后面散步天天去美食街走一圈找它,身上脏了,但是胖了点。〗
     . . . . . .
     崇祯十一年。
     “怕猫冷,不是应该带回自己家吗?”
     “能花一千多运猫的人,大概也算个富豪吧。”
     “后人的房子又不像我们这茅草屋,四处漏风。”
     “即便不是富豪,也应该是个中等之家,家里冬天应该挺暖和的吧?”
     “带回自己家就行了,为什么要运那么远?”
     “伪善呗,人哪会共情猫?”
     “他只是想满足自己做那颗想做善事的心。”
     “别说人与猫了,人与人都不能共情,还记着两年前那位下来查事的官员吗?”
     闻言,众人都想起那位李姓官员。
     看到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他不烧火让人家取暖,也不给人家一件衣服御寒。
     看到饿的都要昏倒的人,他不给人家吃食,连口水都没给人家。
     只顾着给人家讲圣人道理,然后讲当今陛下是如何关心他们,才会派自己来体察民情。
     又讲自己是多么同情他们,多么可怜他们。
     说到动情之处,还挤出了两滴泪水。
     然后,他就走了。
     是的,头也不回的走了,什么都没留下。
     你真关心、真可怜,你哪怕给碗稀饭呢?
     哪怕是里面掺杂着石子、九分水一分米的稀饭也成。
     什么都没……不,留了首诗。
     众人自然是记不住的,只得那位官员摇头晃脑、仰天高歌。
     吟唱完毕还问众人这诗写的怎么样?
     大家虽然听不懂,但知道官

第295章 千里运猫[1/2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