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3章 倒看明朝历史(李自成:定国,你来给额当儿子吧。)[1/2页]

刷视频:震惊古人 水光山色与人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倒看明朝历史#】
     【甲申年,朱由检从一根白绫上复活,登基称帝,定国号大明,建元崇祯。
     同年三月,崇祯帝集结三千太监深夜猛攻紫禁城,将永昌皇帝赶出了北京。
     吴三桂大军在崇祯英勇行为的感召下,上下一心、奋勇拼杀,终于将清军赶出山海关。】
     弹幕区:
     『老朱:开局一个碗。』
     『崇祯:开局一根绳子。』
     『所以故事是:开局一根绳,结局一个碗?』
     『倒着来肯定是这样,别说,还挺有意思的。』
     『朱元璋:所以我成亡国之君了?』
     大明,应天府。
     “终于到咱的大明了。”
     朱元璋死死按住朱棣的肩膀:
     “好好看看你的儿孙干了些什么好事……”
     听到三千太监反攻紫禁城,朱元璋的声音戛然而止,愣在原地。
     “是咱听错了,还是后人说错了?”
     “勋贵们呢?”
     倒着讲是反攻,那原本的历史就是守卫。
     到最后为王朝尽忠的居然是自己一直看不起的太监?
     念及此处,朱元璋心凉了半截,咱对勋贵们很差吗?
     与国同休,历朝历代的勋贵待遇都比不上咱给他们的。
     怎么到头来,拱卫的大明的是一群太监?
     “爹,肯定也有勋贵殉国,只是单提三千太监比较有反差感。”
     “后人为了引人注目,为了获取流量,什么事都敢说,这人无非用些春秋笔法而已,总比刚才的九十岁老人怀孕要可信的多……”
     老朱愣在原地,朱棣应该直接跑。
     但自家岳父也是勋贵,自己称帝之后他们还是皇亲国戚,听天幕讲,自己甚至让他们在南京拥有祭祀父皇的权利。
     若是他们都没有殉国,跑了……乃至直接降清朝,那这大明朝得烂到什么地步?
     爹的脾气,谁不了解,自己再不出言劝两句,勋贵们还能见到太阳吗?
     “爹,四弟说的有道理,至少开平王一脉、魏国公一脉、西宁侯一脉肯定是死在抗清的路上。”
     朱标也跟着劝解道,并说出了三个勋贵家族。
     一个是自己原配太子妃常家妹子的家族。
     一个是老四的徐家妹子的家族。
     另一个则是镇守云南,不是亲兄弟,却比亲兄弟更亲的沐英家族。
     常氏,朱标是了解的。
     沐英,朱标也是了解的,即便后人不孝,但满清可没傻到让他们继续世袭云南,除了抗清,他们别无选择。
     至于徐氏,他们更没得选,从老四开始,大明皇帝都有徐氏血脉,他们除非是傻子,才会选择投降满清。
     所以朱标很自信的说出三人名字,又眼神示意朱棣和自己一起,将老朱扶回座位。
     “那蓝玉他们呢?”
     老朱任由儿子扶着自己,浑浑噩噩的问道。
     “爹,天幕说我死后,蓝玉被您杀了,其他勋贵也……”
     老朱又问道:“老四,那靖难勋贵呢?”
     朱棣无言,我还没造反,怎么知道靖难勋贵都有谁?
     老朱被天幕惊的浑浑噩噩,宋朝有崖山数十万军民,元朝也不乏文臣武将为国而死。
     到大明,就只剩三千太监了,这让老朱如何能够接受……
     大明的开国皇帝有些惆怅。
     大明的末代皇帝在写写画画。
     崇祯年间。
     “太监可用,唉,魏忠贤杀早了。”
     “嗯,吴三桂放寇入关。”
     崇祯又提笔写下吴三桂的名字。
     换做从前,但凡自己觉得吴三桂有反心,早就一纸诏书,让他自尽。
     但现在,真的知道吴三桂反了,崇祯反而有些释然。
     崇祯从天幕学到了多少知识,不太好说。
     但他学了一点: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大多数,才有胜利的希望。
     中兴大明,当个世祖或者中祖,崇祯不敢想。
     但把女真挡在关外,甚至剿灭,崇祯还是敢想一想的。
     甚至有生之年,即便打不了红毛蛮夷,但收拾一下倭国,崇祯偶尔还是敢想一下的。
     【三个月之后,李自成兵败西安,自降为闯王。
     壬午年十月,大明第一猛人孙传庭复活,在郏县大败李自成。】
     “孙传庭败了?”
     “他怎么能……”
     崇祯顿了顿,或许是朕的缘故导致他大败吧。
     人贵有自知之明,以前或许还可以自欺欺人。
     但被天幕警示,崇祯也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刚愎自用、没有主见。
     还有些自大和痴傻,被文臣骗的团团转。
     崇祯盯着字幕,喃喃自语道:
     “大明第一猛人,是称述还是反讽?”
     崇祯思考之间,弹幕划过。
     『确实猛,不亚于卢象升。』
     『两个人的结局也相似,死于崇祯的不信任,死于明朝官员的内斗,死于没钱没粮。』
     “是朕错了。”
     “大伴,你说他们知道历史后,还……”
     崇祯有些哽咽,自己怕是人心尽失,他们还愿意帮朕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王承恩却斩钉截铁的说道:“会!”
     “???”
     崇祯望过去,见王承恩眼光有些躲闪,轻声说道:“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皇爷……历史上您不信任他们,没给什么钱粮,甚至还有其他官员掣肘,他们都为国战死。”
     “现在您已经改变了,想必他们……”
     王承恩没有接着说下去。
     闻言,崇祯一时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大明不缺忠臣,恰恰是朕这皇帝一般,很一般,才导致大明之亡。
     【壬午年,投降明朝的降将洪承畴领十三万兵马出山海关作战。
     闯王遭到埋伏,大败而归。
     丙子年,高迎祥复活,接过闯王之位。
     四月,皇太极率领残部退守盛京,改国号为后金。
     乙亥年,在李自成的倡议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起义军一起为大明崇祯皇帝修祖坟。
     己巳年,皇太极奋力一搏,以“反明复清”为口号,率领大军冲破山海关。
     清军兵逼北京的关键时刻,袁崇焕在北京菜市口复活了,将清军撵出山海关。】
     大明,崇祯八年

第223章 倒看明朝历史(李自成:定国,你来给额当儿子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