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5章 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真的很先进吗?[2/2页]

刷视频:震惊古人 水光山色与人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度是最高、最辛苦的。
     所以,渔猎群体就更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带头人来领导,协调大家一起进行捕猎等相关活动。
     然而雍正费尽心思弄出来秘密立储制度之后,基本上属于一次都没有被真正意义上的用到过。
     雍正传位乾隆的时候,乾隆虽然不是老大,但当他继位时,前面那几个哥哥都已经死了,乾隆实际上就是以长子身份继位的。
     而嘉庆是接受乾隆的禅让,当时乾隆还没死,做太上皇的时候,就已经把皇位给了嘉庆。
     也不需要打开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盒子,所以秘密立储制度还是没用上。
     接着,嘉庆是意外暴毙,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死的那么突然,遗诏根本没写,是太后最终主持大局,让道光继位。
     而道光传给咸丰时,基本和乾隆的情况一样,哥哥都没了,他就是客观意义上的长子。
     咸丰传给同治,同治不但是长子还是独子,根本没得选。
     至于最后的光绪和溥仪,这都是慈禧订的。
     在慈禧看来,正大光明匾是个什么玩意?
     秘密立储基本等同于秘密了个寂寞。】
     评论区:
     〖最先进方式:玄武门继承制,靖难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绝对最稳定的,因为好的继承人会让自己变成嫡长子。〗
     〖第二长子李某,第四长子朱某,点了一个赞。〗
     〖理论上讲,朱某在嫡长子方面比李某好一些。〗
     〖朱某的哥哥们是自己病死的,李某的哥哥……〗
     〖理论上讲,在洪武三十一年朱棣已经算嫡长子了。〗
     〖所以洪武三十五年,朱元璋传位给了朱棣。〗
     〖这事就是被电视剧带歪了,实际上整个清朝秘密立储只有一次,就是道光立储时候,大家拿诏书前不知道是谁。〗
     〖对,其他时候虽然没公开,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谁,雍正不用想都是立的宝亲王弘历,乾隆也不用想,除了嘉庆,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道光之时,其实也能猜到,真以为立太子,只需要皇帝同意就行,不得考虑各派利益吗?〗
     〖主要是防止父子之争,康麻子也是不想被架空,才让儿子斗,自己当裁判。〗
     大明,应天府。
     小朱四边默写,边偷偷打量天幕的评论。
     瞥见靖难继承法,连忙低下头颅。
     心里慌乱不已,连背诵的文字都忘了个一干二净。
     笔悬在空中,迟迟下不了笔,空有两滴墨水污了白卷。
     “咱在你心中,除了会揍你,就没其他好印象吗?”
     知子莫若父,朱元璋看朱棣一动不动,满头冒汗,活脱脱像个被吓坏的小姑娘,骂道:
     “治军也好,治国也罢,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性。”
     “还什么永乐大帝,呸。”
     老朱轻啐一声,马皇后见状打起了圆场:“老四,过来。”
     “娘给你写一遍,你背下来,再慢慢默写。”
     “慈母多败儿,被人坑了都不知道。”
     老朱没好气的骂道:“你知道永乐谁用过吗?”
     朱棣茫然,我只是燕王而已,怎么又扯上永乐之事?
     闻言,马皇后捂嘴偷笑,朱元璋连忙瞪她一眼。
     儿子当前,给我留点面子。
     “不知道,就去多看史书,看看什么人用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查到了,告诉咱!”
     老朱哪知道永乐年号什么人用过?
     还是马皇后看后人提起宋江,又想起方腊。
     仔细一想,永乐二字总感觉有些眼熟。
     派人拿来史书一看,果不其然,方腊用过。
     这时,兄弟二人还在工部研究火器。
     马皇后便问老朱:“永乐这个年号如何?”
     老朱那时,正手拿烧饼,喝着豆腐汤,闻言一怔:“咋,你要劝咱换太子?”
     马皇后没好气的一笑,反问道:“咋,你是隋文,我是独孤?”
     将书放在老朱面前,老朱眯着眼睛一看。
     《宣和二年十月,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
     “你说老四是自己选的,还是被文人坑了?”
     朱元璋放下手里的烧饼,扭头问道。
     马皇后捡起烧饼就往嘴里放,笑道:“你觉得呢?”
     “哎,你抢咱烧饼!!!”
     “我都不嫌弃你吃过。”
     朱元璋闻言失笑着摇摇头。
     “二虎,事情可安排下去了?”
     (PS:知道不叫二虎,但这样方便写些。)
     马皇后夹起一块豆腐,放于碗中,轻声问道:“什么事啊?”
     二虎面露难色,不知该如何言,细如蚊蝇的回答道:“娘娘,您问上位吧。”
     “哦,让你去帮他选妃吗?”马皇后开起了玩笑:“要找妙龄女子,搞个佳丽三千?”
     “不是,是……”
     见二虎舌头打着卷,马皇后看向朱元璋:“到底是啥事,让锦衣卫都如此为难?”
     老朱挥挥手,让宫女内侍都退下,只留二虎在身侧,对马皇后开口解释道:“咱让他在各府安插的人手,传咱当书童之事。”
     书童?
     马皇后细细思索一番,瞪大双眼,不可置信的问道:“你该不会说的是后人说的那个沟子野史吧?”
     二虎连忙低头,朱元璋从马皇后手中抢过烧饼,又啃了起来。
     “这手段,未免太下作了吧。”
     以子虚乌有的事,去引发人心之恶。
     谁不对这些事好奇,尤其是皇家之事。
     如此行事,还不如往大臣家埋两副铠甲,说他预谋造反!
     “咕噜。”
     老朱端着碗,一口白菜汤将烧饼咽了下去。
     “能成事,就是好手段。”
     “咱也知这手段过于下作,可未来不管是谁继位,总归是咱们的儿孙,咱不帮他们把这根刺去掉,谁能把这根刺去掉?”
     “老大?”
     “太孙?”
     “老四?”
     朱元璋每念一个人名,就要摇一次头。
     “他们都不行,这骂名还是咱来背吧。”
     清朝,雍正年间。
     “大可不必如此直白。”
     雍正帝一时无言。
     后人多看看乐子视频不好吗?
     为何隔几条,就有历史?
     雍正不懂什么叫大数据。
     但总感觉被天幕投射手机内容的后人爱看与历史相关之视频。
     现在被天幕揭示,雍正只有一个问题:“秘密立储,还搞不搞?”
     思索半天,雍正失笑道:“现在哪是秘密立储的问题,是大清还能坚持多久的问题。”
    喜欢。
  

第195章 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真的很先进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