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4章 诏安百姓,击杀反贼。[2/2页]

一天一袋大米,灾年收留千万美人 知猪侠biu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还没完。”
      赵英男清了清嗓子,继续说。
      大棒和胡萝卜的计策,可以长期实行。
      另外,秦将军还得缓步进兵,消灭完一个地方的乱军,招募完一地的百姓。
      就可以进兵下一个地方。
      毕竟,这年头信息传播速度慢,交通又不便利。
      哪怕有些百姓想逃离反王的控制,也过不来啊。
      只得进兵。
      已经控制的地盘,可以派凉州兵接手。
      但必须得按部就班,切不可孤军深入。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收复被乱民占领的地盘,还可以和京城那边的大月军队,形成前后夹攻之势。
      秦怀玉两眼放光,重重的点点头,表情严肃道:“赵兄放心,我一定稳扎稳打。”
      “绝不贪功冒进。”
      以往朝廷镇压民变,只是派兵出击,击杀乱民。
      即使打赢了,得到的土地,也只是一片废土。
      因为百姓都被杀光了。
      或者给钱诏安。
      那些个被诏安的反王,通常都是假意投降,先拿了好处再说。
      等官军退走,他们又揭竿而起。
      朝廷徒耗钱粮不说,还被人耍了一道,简直白给。
      这两种行为,对镇压民变都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大月的才会民变四起。
      反贼越剿越多。
      但赵兄给的计策就不同。
      诏安百姓。
      击杀反贼。
      这样老百姓得到切实的好处,还会追随反贼造反吗?
      肯定不会。
      高。
      实在是高。
      没等秦怀玉心中感慨,赵英男继续说:
      “王爷,我所提出的以工代赈,您可还记得?”
      朱文月点点头,美眸中浮现一抹疑惑。
      先生的大作,她当然记得。
      只是不知道为何先生问起,以工代赈与目前的凉州形势又有什么关系呢?
      赵英男哈哈一笑,恭维了一句凉王好记性。
      继续解释。
      目前,凉州仍有许多流民。
      相比于其他州,凉州的灾情算是最轻微的。
      但仍然有许多没饭吃的老百姓。
      虽说官府免税一年,但对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民来说,根本等不了那么久。
      如今,凉州有钱有粮。
      不如以工代赈。
      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创办工厂,大兴养殖等等。
      军队有军屯制度。
      老百姓不可以搞个民屯制度吗?
      官府出地,出农具,出种子,包吃包住请老百姓耕种,到了年底,按比例分红。
      各种官办养殖场搞起来。
      养鸡养鸭。
      养鱼养鹅。
      养牛养羊。
      提高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能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官府的收入。
      何乐而不为?
      赚钱嘛,形式多样,真的没必要整天增加赋税。
      后世还有国企呢。
      这年头,钱都让不交税的商人赚了,出人出钱供养大月的,反倒是最穷苦的农户。
      太他娘不合理了。
      赵英男说,等解决完凉州的流民,秦怀玉招募的百姓差不多也回来了。
      大月的百姓安土重迁,背井离乡肯定多有不愿意。
      但是,如果来了凉州,能有地种,有饭吃,有活干,谁他娘还想念家乡。
      百姓肯定乐不思乡了。
      开开心心为第二故乡凉州发光发热。
      听到这里。
      朱文月脸上写满了惊愕。
      眼里闪烁着兴奋与惊讶的光芒,盯着赵英男目不转睛。
      原来,这就是以工代赈的实际运用。
      还得是先生。
      但她又实在想不出,先生为何能想到如此离经叛道,天马行空的计策。
      先生还是人吗?喜欢一天一袋大米,灾年收留千万美人请大家收藏:

第184章 诏安百姓,击杀反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