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姜星冉、张秀娥、罗丽红兄妹俩和赵凯云,还有一个死死乞白赖跟着去的许莲花,在天黑时终于回到了知青点。
      昨天晚上,赵凯云说负责买铁锅,今天真的就买回来了一个缺了小口的
      、直径有36厘米的铁锅,还有一个口径大约有28厘米的铝锅。
      最难得的是,他还买了一个旧炉子。
      就是煤球(蜂窝煤),也买了15个。
      为了买这几样厨房用的东西,赵凯云费尽心思,再给当地人付了10元钱的寻觅费用,才从三户人家家里弄到。
      在这个年代,铁锅是最难买的,可以说一锅难求。
      供销社新锅还没运到,就提前被关系户预定了。
      就是黑市,也难买到。
      新锅难买,旧锅自然没人舍得丢弃。
      像这种豁口的、还能用的铁锅,一般是不会卖的。
      除非这家人有了新锅,才会卖或送亲戚朋友。
      帮赵凯云买锅的当地人叫包炟亭,今年20岁了,在当地非常有名。
      他有名主要是他有一个外号叫“包打听,”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哪个寡妇的相好是谁?哪个汉子出轨?他都门儿清。
      公社甚至是镇上的小道消息,他也了解,才被人起了“包打听”的外号。
      赵凯云正是幸运的是找人打听哪里能买到锅,就有人介绍了他。
      这人“包打听”的外号不虚,连哪家买了新锅都知道,也因此介绍赵凯云买到了锅。
      当然,他也赚了10元的介绍费。
      张秀峨和罗丽红兄妹俩合伙买了10斤面粉,10斤大米。
      3人有钱没票了,想多买些粮食都买不了。
      姜星冉买了1斤盐,5盒火柴,1把火钳,还有1斤肉,又去邮局领了包裹。
      许莲花买了擦脸的蛤蜊油和洗澡用的胰子,也买了2斤大米,1斤面粉。
      这几人都不缺钱,要不是缺票证,只怕供销社的货都要搬空。
      几人走路去的公社,回来时想雇辆牛车。
      牛车没有,几人只得走路回村。
      东西太多,他们找了木棒绑了抬着东西回村,终于赶在天刚黑时回到了村里。
      老知青看见他们这些新知青买了锅和炉子,有人就诧异地问:“罗知青,你们这是准备单独开伙?”
      罗浩杰点头道:“是啊。”
      董森茂今天被大家看了笑话,心情不好,又不能找老知青们出气。
      新知青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想在厨房里起炉灶另做,正好给他找到了出气的由头。
      “赵知青,这个厨房本就很窄了,你们的炉子摆那里不行。
      到时候大家一起做饭,太挤,人连转身都会转不了。
      所以,你们另外找地方摆炉子吧。”董森茂一本正经的说。
      赵凯云刚准备把炉子挨着土灶放,闻言停止了动作。
      “董知青,我们会跟你们做饭时间错开,这样就有空位转身了。”赵凯云也认真的回道。
      董森茂摆出一副我是点长,你们必须听我的嘴脸:
      “你这样说就不对了,谁下工了不想早点吃饭早点休息。
      这上下工时间一样,谁先做谁后做都不合适。
      我受大家信任,做了知青点的点长,就得为所有知青着想

第27章 故意为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