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64章 如此文治武功,还有谁?[2/2页]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金陵府,与京兆府、洛阳府、太原府并列,全部由朝廷直辖。
     圣旨颁布之后,不仅金陵本地人欢天喜地,全城同贺,甚至整个江南都跟着与有荣焉,欢欣鼓舞。
     有人欢喜有人愁,大唐皇帝的这项决定固然让江南士族笑逐颜开,但却也引得关陇地区的门阀深感不满。
     他们到处散布陛下被江南人麻痹了的流言,如此拔高金陵的地位,不怕将来出现割据政权与长安分庭抗礼吗?
     但由于李瑛目前对朝廷拥有无与伦比的掌控力,集权程度犹在李隆基之上,想要杀谁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关陇的这些门阀也只敢在私下里议论,谁也不敢公开站出来反对……
     曾经权倾朝野的太原武氏、弘农杨氏、李林甫一脉已经全部被灭了族,在东市刑场被杀的人头滚滚。
     河东裴氏出身的裴敦复、裴巨卿、裴元礼,太原王氏出身的王琚,洛阳的徐峤,哪个不是门阀大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连太上皇李隆基也被软禁在了太安宫,庆王李琮、永王李璘皆被斩于东市,魏王李琚被囚、仪王李璲被废……
     在这样一个高度集权的大皇帝面前,哪个蠢货敢站出来公开反对?只是私下里吐槽、抱怨罢了。
     李瑛无与伦比的威望首先来自于资历,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自然是新皇帝无可争议的继承人。
     又来自于强大的政治手腕,既斗倒了李隆基,又斗倒了武氏集团,将奸相党、惠妃党、河东党摧枯拉朽的扫荡,一手打造了由太子党作为骨干的朝廷中枢。
     更来自于历史顶尖的战功!
     平定突厥,收复长安、太原、洛阳,翦灭武氏集团治下的五十万军队,擒杀张守珪、李璘,攻克南京,生擒安禄山,平定安史之乱在即……
     在内部发生如此剧烈的动荡之下,李瑛领导的朝廷并没有从安西、北庭等边疆抽调军队,保证了边疆的稳固。
     更在唐与吐蕃之战中取得两线胜利,累计歼灭二十多万吐蕃军队,三路合围逻些城,把吐蕃高原纳入版图已经不再是梦想。
     改革内政,强力发行纸币,缓解了朝廷的经济压力。
     废黜节度使制度,杜绝了戌边大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隐患。
     废道设省,采取三司制度,既保证了地方官员职责分明,又加强了中央集权。
     如此强大的文治武功,在朝野百姓看来已经直逼太宗文皇帝,李瑛治下的大唐超过贞观盛世已经触手可及。
     但李瑛并没有任命出身江东陆氏的陆放为金陵府尹,而是调曾经担任过宰相的洛阳尹韩休前来金陵担任主官,由陆放担任金陵少尹。
     韩休出身京兆长安县,韩氏虽然比不上韦氏、杜氏两个大族,但在关中士族中也能排的上号。
     皇帝调关中人前来金陵担任主官的决定很好的安抚了关陇门阀的不满情绪,市井坊间的抱怨声很快就淡化甚至消弭于无形。
     除了调韩休走马上任金陵府尹之外,李瑛又任命原湖南兵马都督岳斌改任金陵兵马大都督,率领两万人长期驻扎在金陵城外,拱卫着大唐的这座“南京”。
     秋天的金陵城一片繁忙景象,江面上战舰如梭,桅帆林立。
     岸边上万民夫热火朝天的建设造船厂,来自各地的工匠也参与其中。
     城内熙熙攘攘,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小贩走街串巷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秦淮河畔一夜之间多出了无数青楼,依红偎绿的姑娘站在门前笑靥如花的招徕客人。
     身穿便装的李瑛在数十名便装侍卫的簇拥下穿梭在大街上,不禁陶醉在自己创造的繁华之中。
     “进来玩玩呀,这位公子!”
     一个浓妆艳抹的青楼女子摇摆着妩媚的身姿,上前招徕这个前呼后拥的男人,一看就是身份尊贵之人。
    喜欢。
  

第1064章 如此文治武功,还有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