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23章 长安大舞台,有头你就来![2/2页]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台下人声鼎沸,嘈杂声此起彼伏,直冲云霄。
      李琰在台上如坐针毡,恨不得马上结束行刑,从“舞台”上走下去,今天的这个监刑官不好干啊!
      “将罪犯李璘、张守珪、李琮验明正身。”
      李琰清了清嗓子,拍案喝道。
      李璘冷哼:“手足兄弟,你眼瞎吗,还用验明正身?”
      李琰懒得和将死之人计较,索性不搭理李璘。
      “禀报监刑官,罪犯李璘已经验明正身!”
      “禀报监刑官,罪犯张守珪已经验明正身!”
      大理寺的差役向李琰回复道。
      但到了李琮的时候却出现了难题,他来回扭动头颅,拒绝差役摘下他的面具。
      自古以来,还从没有一个死囚带着面具执行,因为谁也无法保证面具后面的人是不是替身?
      “四郎,你我兄弟一场,可否让大哥走的体面一些?”
      李琮高声哀求,“就不要让世人看到我丑陋的面容了。”
      “唉……”
      李琬坐在台下,后悔自己休假没有成为监刑官,若是自己在台上,倒是可以保住大郎的最后一丝尊严。
      刘华妃闭着眼睛一言不发,身体有些发抖,感觉整个人几乎要窒息了。
      “阿娘,要不送你回家?”
      李琬的妻子郑氏拼命的揽住婆婆,免得她晕厥过去。
      “父亲。”
      八岁的李信泪如雨下,不停地呼唤父亲。
      “夫君。”
      李琮的几个妾室则互相搀扶着,嚎啕大哭。
      同样泪如雨下的还有李璘的妻儿,一家人望着台上的李璘即将结束生命,一个个哭成了泪人。
      只有张守珪的家人哭不出来,因为他们一会就要结伴上路了。
      听了李琮的恳求,李琰不敢擅自做主,目光扫向坐在两侧的大理少卿王繇以及刑部尚书萧隐之:“二位意下如何?”
      这俩人才不想趟浑水,纷纷道:“殿下是今天的监刑官,一切全都由你做主!”
      “真是两个滑头!”
      李琰心中暗骂一声,缓缓起身:“就让本王亲自验明罪犯李琮正身。”
      “你我兄弟就隔了一堵墙,还需要验吗?”李琮愤怒的质问。
      “律制有明文规定,本官不敢疏漏!”
      李琰象征性的来到李琮面前,抬手摸了下他的青铜面具,最终没有摘下来,提高嗓门喊了一声。
      “罪犯李琮已验明正身!”
      大理寺丞飞快的在旁边做着笔录,李琰又吩咐刽子手支起绞刑架。
      李琰返回桌案后面落座,沉声道:“再去验明张守珪家眷的正身。”
      经过大理寺差役的一阵忙碌,最后确认了张守珪长子张献恭、四子张献宝、五子张献节,以及他的六个女儿,妻妾十一人的身份。
      另外,被押上行刑台的还有张守珪的三个女婿,以及儿媳三十多人,俱都要全部执行死刑。
      王忠嗣攻克幽州之后,将张守珪全家几乎一锅端了,仅有张守珪的次子张献甫、三子张献诚在外地征战,方才得以幸免。
      除了张家的成年人之外,还有未成年的少男少女三十多人,全都是张守珪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因为未成年,所以不用验明正身,直接杀头。
      “禀报监刑官,逆贼张守珪的家眷八十九人全部验明正身。”
      大理寺差役单膝跪在桌案前,大声禀报。
      台下顿时一阵喧哗。
      “还有两岁的娃儿,张守珪真是作孽啊!”
      “造反作乱,按照律制应该诛三族,陛下只杀张贼全家,没有连累他的族人,已经算是开恩了!”
      “张守珪老家是哪里?”
      “好像是陕州河北县人氏,这家伙在外面担任大将多年,十几年没有回老家,若是族人被牵连,那才冤枉呢!
      李琰微微颔首,面无表情的道:“做好准备,等待午时一至,便处死罪犯!”
      “喏!”
      刽子手答应一声。
      高大的行刑台上,十几个刽子手手捧明晃晃的鬼头刀,好似凶神恶煞。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

第623章 长安大舞台,有头你就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