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李阳的带领下,滨海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源源不断地为京城以及附近地区输送光明。
      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炎国核电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京城作为核电站的所在地,瞬间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随着电力的充沛供应,一夜之间焕发出勃勃生机。
      厂矿企业不再受电力限制,机器轰鸣,彻夜不息。
      车间里,工人们挥汗如雨,加足马力生产。
      "妈呀,咱这电可太足了!生产再也不愁停工了。"老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乐呵呵地说。
      "可不是嘛,想当年那日子,一到夏天就限电,害得咱们赶工期都费劲。"老李也感慨万分。
      从钢铁厂到机械厂,从纺织厂到化工厂,处处洋溢着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人们激情满怀,加班加点,誓要多出产,多创收。
      而城里的居民们,更是喜不自胜。
      往日里,一到用电高峰,家中电灯就会忽明忽暗。
      如今,核电的加持下,夜夜灯火通明,再不惧"电荒"之苦。
      "爸,以后是不是我们家也能装电视啦?"小明眨巴着眼睛,天真地问。
      "那是,这下咱家什么电器都能买了。"父亲慈爱地摸了摸儿子的头。
      一时间,大街小巷,洋溢着欢声笑语。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畅想美好未来。
      电力,这个现代工业的血液,正激荡在的每一寸土地上。
      它带来的,不仅是灯火通明,机器轰鸣,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走向复兴的澎湃动力。
      ………
      消息,在"无声"中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炎国建成大型核电站并网发电的壮举,犹如一颗惊雷,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强烈反响。
      "天啊,炎国居然建起了核电站?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和平利用原子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没有顶尖的科研实力,根本不可
      能!"
      "炎国才刚刚有了原子弹,怎么转眼就搞出核电来了?简直不可思议!"
      世界舆论哗然,西方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中伤炎国的核电技术"粗制滥造","前景堪忧"。
      然而,对于炎国核电站的建成,两个国家的反应,却是出奇的一致。
      他们虽然对外不屑一顾,但暗地里却在密切关注着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
      "呵,炎国那点核电,能有什么大不了的。"鹰酱总统在椭圆形办公室冷笑一声,"我们老早就有核电
      站了,功率比他们大几十倍!"
      "就是,我们早就掌握了核电技术,炎国不过是刚刚起步。"克里姆林宫里,毛熊也撇了撇嘴。
      然而,两国的心里,却没有表面上那般轻松。
      要知道,炎国能在短短几年内,攻克核电技术,建成大型商用核电站,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更何况,最近炎国还在碳纤维,特种钢材领域,屡屡传出捷报,甚至开始打起出口的主意。
      这些轻质高强的新材料,俨然已成为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的"香饽饽",两国都对其虎视眈眈。
      "据情报称,炎国的碳纤维强度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水平,而且价格低得离谱!"克格勃头目汇报道。
      "混蛋,炎国是怎么做到的?一定是偷了我们的技术!"毛熊猛地拍案而起。
      "不过,这倒是个机会。"克格勃头目神秘一笑,"我们可以利用进口的机会,搞到炎国的碳纤维样品,然后再仿制!"
      "好主意!就这么办。"毛熊阴险地搓了搓手。
      在白宫,同样的阴谋也在上演。
      "总统先生,根据中情局的报告,炎国的新型钢材,强度是我们的两倍,而且价格还更便宜!"国防部
      长沉吟道。
      "真是岂有此理,区区炎国,竟然在钢铁领域也超过了我们!"总统气得七窍生烟。
      "要不,我们也想办法进口一批?"商务部长提议道,"可以以民用项目为幌子,大量采购炎国钢铁。"
      "好,就这么办!记住,要秘而不宣。"总统阴沉着脸说。
      就这样,两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一条"打击+抄袭"的道路。
      他们一方面加大对炎国的污蔑和抹黑,用种种言论诋毁炎国的新材料;另一方面,却暗地里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进口炎国的碳纤维和钢材。
      炎国的新材料工业,就这样迎来了一个"春天"。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外汇像泉水般涌入。
      ……
      而在万里之外的炎国,对此似乎并不知情。
      李阳在刘子良和林将军的再三要求下,不得不从建设的前线暂时撤回。
      这一天,他刚刚走进时隔多日的实验室,却发现桌上赫然放着几摞厚厚的资料。
      李阳好奇地翻开,目光却骤然凝固。
     &nbs

第318章 发展战斗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