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盈这才露出个笑脸。
      “堂兄能想明白,自然是好的。”
      他顿了顿,似想到了什么,又慢条斯理道:“这样吧,事不宜迟,朕这就下旨。朕看这几个小子今日闹得不高兴,不如堂兄带着几个孩子多住上些时日,如何?”
      虽然是问话,但吴王心里清楚的很。
      这不是问话,是通知。
      但既然已经决定了,他还能怎么办?
      说句不好听的,皇上就是想强留他,他也没辙,还不如痛痛快快答应了。
      反正都已经决定赞同皇上的决策,还不如拿出态度来。
      否则扭扭捏捏的,反而不讨好。
      想通后,吴王点头应下。
      而一旁的刘贤已经懵了,怎么打个架就把自己的封地打出去了?
      他想反抗,却被有所防备的吴王一把掐住了嘴。
      “再敢胡说八道,本王撤了你的世子之位。”
      吴王一句话,把刘贤所有的反抗都打散了。
      最后只能蔫头巴脑的跟在吴王身后离开。
      不离开不行,吴王实在不放心他,万一再闯祸,连累吴国怎么办?
      慎儿看着有些惶恐不安的刘子华,突然笑了:“皇上,我看这孩子倒是不错,不如留在宫里和疆儿做个伴?”
      刘子华身子一震,眼里闪烁出惊喜的光芒。
      刘疆也抬手赞同:“子华弟弟确实有趣,况且身上伤势较重。贸然出宫,难免会引起误会,留在宫里也好。”
      吴王沉默了片刻,只能满心苦涩的答应了。
      同时对慎儿生出一丝恐惧之意。
      刘子华是他的庶子,虽然他清楚自己对其不像贤儿、驹儿那么重视,可外人又不知晓。
      别人只知道,刘子华是他的儿子。
      又被皇后、太子看重,留在了宫里。
      再加上皇后提出的这个划分封地的决策。
      偏偏还是在自己进宫后提出的。
      这种种事宜传扬出去,外人会怎么想?
      会觉得这个决策有自己的一部分推动,为了他疼爱的庶子铺路。
      哪怕自己再怎么解释,别人也不会信的。
      毕竟这个划分封地的决策,真正算下来,其实刘子华这样的庶子才是最占便宜的。
      刘驹是嫡幼子,哪怕日后吴王去了,只要吴王后还活着,刘驹分到的财产也会更多一些。
      别问为什么有这个假设,老刘家就是这样,男人死的早,媳妇活的长。
      反倒是刘子华,等刘贤上位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分到什么呢。
      其实不只是刘子华,各诸侯家谁没个庶子?
      不管是吴国,还是旁的郡国,道理都是一样的。
      嫡长子上位,能对庶出的弟弟有啥好脸色?
      也就刘盈这不知道怎么养出来的性子,竟然对刘如意这么好,好的有点神经了。
      所以这么一看,划分封地的决策,对刘子华的好处是最大的。
      吴王哪怕浑身长满了嘴,跟别人解释和自己无关,也不会有人信了。
      毕竟正常的王子,怎么敢在皇宫打架,还把太子给误伤了呢?
      脑子正常点都不会干出这种事。
      吴王也不可能把实情说出去,那不就是往长子身上盖污点吗?
      而他不解释,就证明推恩令的确有他的参与。
      否则,为什么你不反对?
      慎儿这么做,就是逼着吴王不得不站在汉宫这边。
      吴国是仅次于齐国的郡国。
 

第92章 实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