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9章 春日[1/2页]

十品大里正 隔壁王嫂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479章春日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抑制发芽,他满腔疑惑也不问容棠,因为这小子太精,太会狡辩。
     三月初,气温骤降,下了一场桃花雪,谢秉之的春耕大业彻底破灭。
     这段时间不说外界,就是谢家内部也知道这事出岔子了,绝不像谢秉之先前想当然认为的那样,二月初播种,五月中旬收获。
     谢太傅也是聪明人,这世上也不是没有过冬的作物,如冬寒菜等自古就有,想来谢秉之收的所谓早熟麦子,极大可能也是年前播种,渡过了严冬,天气回暖后返青拔节。
     此时光秃田地已经让司农署成了笑柄,谢秉之这个小农官也承受了无数冷嘲热讽,一夜深思后,谢太傅身穿布衣,大清早去跪了宫门。
     到底也是两朝元老,曾为皇子师,没有明确罪名前,宣宁帝还不能太过,不然仕林又该抨击他,将人请了进去。
     谢太傅姿态放得很低,口称有罪。
     宣宁帝假装听不明白,“太傅哪里有罪?”
     “老臣的儿子去年在西南偶然所见一片野麦,并不知道何时出的苗,只是想当然以为是年后再播种。现在看来他是料错了,浪费了时间精力,也辜负了陛下和臣民的期待,他有罪,望陛下饶恕。”
     谢太傅很会掌控人心,都已经放低姿态认错了,杀人不过头点地,在百官听来,无非是认识不足,闹了一场笑话,堂堂太傅跪宫门认错已经足够,在揪着不放就寒了人心。
     当时就有人替谢秉之说情。
     宣宁帝目光微冷,谢太傅能屈能伸啊!
     “朕也并非不通情理,小谢大人不懂农事闹了笑话,原也不是什么大错。现今夏熟麦种没有了,倒是可惜。这样吧,让小谢大人重游故地,在周围好生搜检一番,看有没有遗落的种苗,收回来让司农署研究。这点小事,谢太傅不会也拒绝吧?”
     这实在不算什么大要求,谢太傅无法拒绝,只能让谢秉之领命,又没说非找着不可。
     “这样吧,司农署派几个官员同往,加大搜检范围,以防遗漏。”
     乍冷之后,天气回暖,自谢秉之一行起程之后没几天,远行西北两三个月的容慎回京,捎回来十几车粗盐,和一部分他们在西北自行提纯的精盐。
     东西交到户部,一份详细的报告也送进了宫里,同时也有不少书信捎带给在西北买了盐碱地的人家。
     也是这个时候,这些人家才知道盐碱地开发出来是要种甜菜的,而甜菜就是北地制糖的主要原料。
     由于前期投入人员少,导致地广人稀,他们只来得及开出小片地用以种植,大片地还荒着,来信就是向主家求援,多多派人前往开荒,赶在最后一批种植前尽量多开一些。
     提前准备的,也就只有建安伯府,司马家,和替宣宁帝管理田庄的李德全。他们一去就是卯足了劲开地,大量雇佣逃荒安置过来的移民,仅仅只是管饭,就在冬日之前开好了所有地,引好了水源,支起水龙车,只待春暖,就开始种植。
     等其他家不当回事似的混日时,这几处大田庄已经整好陇沟,等待种子,随时开干,甜菜,也就是这个情形下被走入上京官员百姓视线。
     也不是容棠就特别自私,不愿意提早透露消息让人家整地,实则整多了也没用,因为地多种子少。
     建安伯府头一年收罗的种子很杂,有一些也不适合制糖的,只能当菜或者饲料。当然这些也没浪费,都掺进赈灾粮里拉西北去了。
     能适合制糖的甜菜,考虑到留种,也没有全部用来制糖,足足留了三百亩种子,妥善保温过冬后,此时重新长叶抽薹,还得两三个月种子成熟。
     在过去的一年,陶管家派出去很多人,提前知会种甜菜的人家多留种子,又悬赏收购,这才收了两万斤,根本不够种,大西北没有两三年留种期,根本普及不过来。
    

第479章 春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