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弘晔的回答,胤礽暗自松了口气,还好不是什么超出可控范围的,问题不大。可是既然这些都没有问题,那么尚书房的师傅是怎么晕倒的呢?
布尔和:“既然这些都没有问题,那么尚书房的师傅是怎么晕倒的呢?你问的具体是什么问题?”
胤礽还以为自己将心里话直接说了出来,反应过来后才知晓是太子妃在旁边问的,胤礽见状,挺起身体坐好等待弘晔的回答。
弘晔见状乖巧回答额娘的问话:“额娘,儿子问了师傅,咱们所在的这片大地到底是方的还是圆的?”
胤礽和布尔和对视一眼,这个问题是咱儿子现在这个年纪能够想出来的?
这个问题对于尚书房的师傅们来说也许还真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个时候的康熙虽然很是追崇那些西方过来的传教士,可是却只是关注了对方的语言、宗教与数学,对于国外的天文学却是嗤之以鼻的。
而在本土,普遍间还是认为天圆地方的,即使早在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就曾提出“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的说法。
距离如今最近的一次是在明朝末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传天主教的时候才带来了地球是圆形的这一说法。但在当时,这种说法大家并不认可,都觉得这个外国人是瞎说的,因为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个说法的真实性。
这一次是胤礽提问了:“那你和师傅之间是怎么进行这个话题的呢?”
弘晔听到阿玛这样问,思绪不由得回到了今天上午:
在师傅宣布上午课程结束之后,弘晔举手留住了将要走出课室的师傅。
弘晔:“刘师傅,弘晔这里有一个问题是汇总未能搞懂,想请您解答心中疑惑。”
因着弘晔与静怡虽然只来了尚书房五天
,就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学习能力,在尚书房教授的先生们都很喜欢这两个小孩子,如今见到红鳄鱼主动询问也就放下了手中收拾的动作,而是含笑着等弘晔的问题。
见到先生这样的态度,弘晔喜不自胜:“敢问师傅,咱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究竟是圆的还是方的,天空又是什么形状的呢?”
书房里原本准备下课后赶紧去干饭或者去玩耍的皇子和伴读们,此时也默默放下了收拾的动作,安安静静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听着师傅的回答。
这要是关于经义或者算数,他们还会觉得无聊,早早就离开,可是问这个天是什么形状,大地是什么形状,那他们可就不觉得无聊了。
先生没想到弘晔会问这个问题,说实话这已经涉及到天文学方面了,尚书房一般是不会教授这些内容的,所以他对天文学方面的内容还真的不怎么精通,不过关于弘晔提出的问题,他还是能够回答的。
先生:“天当然是半球形,像一个大罩子罩在我们的头顶,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也是放行的,漂浮在海面上。”
弘晔:“可是师傅,按照您这样说,如何理解为什么大地上居住的人看到的太阳的时间会不一样呢?有的地方如伊犁是上午卯时半能够见到日出,晚上亥时太阳才会落山。而在京城,最近日出时间是卯时一刻左右,而日落却是在戌时两刻。”
先生此时懵了,这个问题他还是真的没有想过,如果地面要是方的,按理说每一个地方太阳的日出和日落时间都应该相同才是。毕竟天空中也只有一个太阳,即使太阳不停的移动,地面这个平面按理来说也不会有几个观察日出日落的时间。
不等先生继续回答,弘晔就开始提问了:“前几日,额娘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去了前湖那边欣赏风景,前湖很大,弘晔发现上面还有很多船只。当时弘晔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远远的见到船的时候,弘晔先看见的是船上的桅杆,接着慢慢的视线才能够从船的上半部分移到下半截,直至船完全出现在弘晔的面前。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前湖不平?可是当时湖面很是平静,没有看出弘晔所站的地方是上游啊?按照师傅所讲,地是方的,那弘晔当时见到船的第一眼,应该就直接看见了整艘船不是吗?”
先生此时的眼睛里已经有了看不见的小圆圈,他现在脑子一片空白,想不出来能够反驳弘晔的证据,这个问题是真的没法回答了。
弘晔见着先生不回答,以为是自己举例的不够充分,又说出了一个现象:“弘晔身边有一个侍卫,听说是斥候出身,他的父亲曾告诉过他,他当年奉命送捷报,是按照紫微星的方向一直跑马的,可是当他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的时候就发现那紫薇星距离地面也越来越近,可是众所周知的,紫薇星不是一直在那里,从来没有移动过的吗?距离越来越近又是怎么回事呢?”
此时的先生大脑中只有地面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到底是方的还是圆的?天空真的是一个大罩子?自己之前的认知是对的吗?那么为什么这些问题与自己知晓的答案有冲突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看到太阳的时间不一样?为什么先看到桅杆呢?为什么紫薇星距离地面越来越近呢?
第76章 大大的脑袋,小小的疑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