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推崇黄老之学。”
      “不可放任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她之所以尊崇黄老之学是想保护其个人权力而非用于治国。
      “朕是皇帝,必须由朕掌权!”刘彻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斗志,“朕要推广儒学!”
      “要攻打匈奴,让他们再也不敢入侵!!”
      在他年少时期,便常常听闻匈奴频繁侵扰边境的消息。
      大汉为了换取一时的和平,不得不被迫和亲,将宗室女远嫁给匈奴单于,同时还要赠送大量的财物,丝绸、粮食、金银。
      然而,匈奴却屡屡背信弃义,即使在接受了和亲与财物之后,仍然会违背约定。
      他们肆无忌惮地侵扰汉朝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纪由:“宁愿国库亏空也要打?”
      刘彻放下狠话:“打!朕就是要打硬我们大汉的脊梁!”
      纪由听着刘彻这一番充满壮志豪情的话语,恍惚间觉得自己置身于一部高燃热血番。
      其实他到现在都没有理解,为什么刘彻会举全国之力去打匈奴。
      正常来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但是刘彻穿着华丽的鞋子。
      秦始皇收复河套地区即止,唐太宗也接受天可汗的称号。
      这些皇帝都能接纳双方共存的结果。
      为什么刘彻一生和匈奴作战44年,他倾全国之力都要消灭对方。
      这很难让人搞懂。
      纪由开公司如果有竞争对手,对方实力弱小就给他灭了,如果实力强大他只会选择合作。
      硬碰硬实在是太亏了。
      每次汉军出征塞外,都要集结
      510万骑兵、2050万步兵。
      为大军运输粮草军械的民夫也不会低于士兵的数量。
      也就是说,汉军出征少则
      50万人,多则
      100万以上。
      战争需要大量的粮草、兵器、盔甲等物资。
      为了将
      1石粮食运到一千里外的前线,路上至少要吃掉
      30石粮食。
      战马的消耗也十分巨大,一匹战马的口粮费用相当于三个普通家庭的生活费用。
      而且战马的数量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为了恢复和增加马匹数量,汉武帝曾将数十万中原百姓迁去关西养马,在最初几年百姓无法自力更生,需要政府接济。
      战后赏赐给立功将士的黄金多达二十多万斤,折合二十多亿钱,而当时每年供养中央官吏的工资也只需
      3千万钱。
      据《史记》记载,文景时期国库储备的铜钱达到数百万万钱,粮食储备堆积如山,但到汉武帝中期,国库几乎耗尽。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汉武帝采取了增加赋税、卖官鬻爵、货币改革等措施。
      农业、手工业、商业全被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都要倾全国之力去打。
      刘彻所有的措施就是一件事搞钱打匈奴,搞更多的钱打匈奴。
      要说匈奴强大到吓人也不至于。
      匈奴的强大并非体现在常规的武力硬拼上,而是那令人头疼的超强机动性。
      真可谓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战场上,匈奴一人往往拥有好几匹马。
      他们随时都能更换马匹,确保坐骑始终保持充沛的马力。
      一旦发动袭击,便是一阵迅猛的劫掠,得手后立刻逃之夭夭。喜欢双穿鉴宝:听泉,你看龙椅不请大家收藏:

第224章 又成仙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