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原世,陈晟就想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国内大厂发展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出什么好游戏。
      项目是一个又一个地立,最终端出来的也寥寥无几。
      就拿鹅厂来说,之前赛博朋克火爆,就画饼要弄一个。
      结果《2077》首发不尽人意,这个项目也再也没有后续。
      之前《幻兽帕鲁》火爆,听说对标做的开放世界也要往这个方向转。
      最后端出来一个《幻兽帕鲁》+《怪物猎人》+《地平线》的究极缝合怪出来。
      这种项目能做出来,陈晟都深感佩服。
      真正干活的游戏制作人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次拉扯和整改。
      扪心自问,在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因为市场表现而更改项目方向的地方干活,员工真的会有所谓的制作热情吗?
      能做出来都谢天谢地了。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决策人的举棋不定。
      这也算是大厂的一个通病:项目负责人上面有领导,领导上面还有领导。
      而且这些领导一个个都是人精,抢功劳比谁都快,推卸责任又比谁都在行。
      最关键的是,这些所谓领导往往对于游戏压根没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只能跟着市场的风向来,提出各种脱离项目实际情况的“甲方要求”。
      陈晟愿意和赵广义合作,很大原因在于赵广义多少算是懂游戏的,对行业也有自己的人脉和理解。
      不然当初也不会给陈晟使绊子。
      真是其他不懂的领导,估计压根不会看陈晟一眼。
      所以后面实际接触下来,陈晟对赵广义也没有太大的意见。
      至少他真的懂游戏,也愿意为了游戏项目努力。
      还有欧华,也算是行业的资深从业者了。
      陈晟和他的沟通来看,发现他也是很有自己见解的。
      换言之,这些大厂里其实是有许许多多优秀人才的。
      只是往往受限大厂的模式,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最直接的例子,原世《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不也是鹅厂出来的。
      他之前做的《斗战神》一开始也有不错的口碑。
      而《斗战神》是冯骥尝试用单机的形式做网游,为游戏主线做了很多内容让玩家游玩。
      大家对这些内容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
      这其实和后续黑暗降临的米厂自称的“内容型”游戏的制作模式是很像的。
      只是当时鹅厂觉得这样的模式没有带来足够的利益,也没有给到项目应有的支持。
      如果鹅厂没有那么短视,走出氪金网游的舒适圈,加大产能投入,做到稳定版本更新,持续为玩家带来内容。
      《斗战神》搞不好也能发展成一个不错的独家ip。
      结果最后让一个流口水的派蒙摘了桃子。
      在陈晟看来,这才是这些大厂最大也是最无解的问题。
      他们不是做不好,而是会因为内部各种各样的原因,把好的项目糟蹋掉。
      再举个近一点的例子,原世鹅厂最近风头火热的《三角洲》。
      这游戏同样也是个缝合怪,但包括国外的厂商,也要对这个缝合怪展现的技术力侧目。
      然而,公测好了没多久,这游戏也同样走上了作死的道路。
      这才是最难受的。
      陈晟之所以选择帮袁一鸣,很大程度

第136章 大厂之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