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元璋当然晓得土司制度与大明的不同。
      却没有思考得这般透彻。
      因为这些个专有名词,是唯物史观提出来的……
      陆知白早有此料,回道:
      “陛下,在奴隶制之下,奴隶主掌控着一切生杀大权,他的奴隶如同牲畜一般,只能为主人辛苦劳作、任其随意宰割,基本上没有私人财产。如此一来,又何必累死累活呢?
      所以奴隶制终究会被淘汰,被封建制度取代。所谓的封建,就是封邦建国。但又不止于此,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比如周实行分封。‘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但周整体上却是奴隶社会,所以是狭义的封建。
      之后的春秋时期,是二者之间的过渡。到了战国,秦王启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其他国家也在改革。在更多社会关系上,逐渐形成了广义的封建社会……”
      陆知白顿了一顿,接着说:
      “封建制和奴隶制不同在于,有君主,也有臣子,权力层层分明。
      百姓虽然需要纳税服役,却也受到律法的庇护,有机会拥有土地、经营生计。
      如此一来,便能激发生产活力,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
      朱元璋目光锐利如鹰,紧紧盯着他,紧接着又问:
      “那依你之见,从奴隶制骤然过渡,西南的百姓能够迅速适应封建的规制吗?会不会引发骚乱?”
      陆知白拱手,不卑不亢地答道:
      “陛下圣明,此种转变绝非易事!所以才提议先以粮食安抚民心,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朝廷的恩泽。
      再辅之以教化,使其知晓礼仪、明白律法,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每一步都需见实效,才可实现平稳过渡……”
      陆知白心中却在想,这算啥,还有从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一步跨千年,快过了好几个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呢。
      这是兔子家的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的少数民族,又被称为“直过民族”。
      不过,那时候的少数民族,没有那么野了。
      但在古代可不是啊,深山老林的少数民族,一个个彪得不行,不然活不下来。
      在明初实行改土归流,对君主和臣子,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朱元璋听后,沉默良久,在心中仔细权衡其中利弊。
      朱标在一旁凝眉思索。
      方才陆知白的一番讲解,如醍醐灌顶,令他灵感泉涌,诸多启发涌上心头。
      他脸上浮现温和笑意,徐徐开口:
      “我亦觉驸马此方略极为正确。‘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怎能容那些土司势力膨胀?
      如此看来,往昔羁縻怀柔政策,怕是弄错了招抚对象。当以民众为重,而非土司!”
      陆知白赶忙回应:“殿下,话也不能这般绝对。万事万物皆有时序,不同阶段自当有不同应对之法。
      诚如古语‘擒贼先擒王,初期策略,收服首领乃关键。就像在贵州对待彝族,先让霭翠归降便是此理。
      但局势稳定后,就不可再放任土司坐大,应着力争取民众力量……”
      朱元璋听闻,双眼微眯,神色沉稳,缓缓说道:
      “此事,绝非短时间能成,急不得,需面面俱到,深思熟虑。
  

第496章 三十年之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