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二十四章 镇江造船厂[2/2页]

情满四合院之碧霞元君 泰山居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王胜文拍拍他的肩膀:
      “不错,很年轻也很健壮,退伍军人吧?”
      赶过来的刘局长连忙答应一句:
      “对,就是退伍军人,还是我的女婿,挺能干的。”
      王胜文朝尤凤霞指了指:
      “快让他们把行李放房间里去,然后洗洗下来吃饭。”
      转身对毛建说了一句:
      “把你的行李放你岳父车上吧,吃完饭,咱们去你们厂里。”
      “嘿嘿,欢迎领导去视察!”
      毛建走了,刘局长凑了过来:
      “我这女婿怎么样?”
      王胜文点点头:
      “嗯,不错,像个能干事儿的人。”
      “那让他和你儿子结拜?”
      “我劝你别管,结拜不结拜,那是孩子们的事儿,咱们可不能插手管。”
      “我不是想让他们结拜了,他就能容易认你当师傅吗,他才27,认你当师傅正合适。”
      “看在你给我们红星轧钢厂送醋的份上,我就认下这个徒弟了,以后再送过一批好的去。”
      “光送米醋就可以?”
      王胜文瞥了他一眼:
      “你还有别的?别的我也不缺啊。”
      “没别的,也就是点土特产,王局长别推辞。”
      “行吧,一会儿给我放房间里去,我后天正好去上海,给家里带回去。”
      “好嘞,咱们先去吃饭。”
      吃饭的时候,王胜文问:
      “毛建,你们镇江造船厂现在多少职工?”
      刘局长代替回答:
      “一千二百多人。”
      王胜文感到很奇怪:
      “怎么这么点人?规模太小了吧?”
      毛建红着脸回答:
      “师傅,我们全市才五十多名焊工,都弄我们那儿去了,所以也只能是这样。”
      王胜文朝大熊指了指:
      “给梁拉娣打电话,让她再派三十名焊工过来,为他们培养焊工。”
      王大熊答应一句:
      “好嘞好嘞,我是不是让我们车间也派几个人过来?”
      “你那儿不用,你那儿有你自己足够了,就是个下料工序,不用派太多人,而且你们那技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会的,需要长时间积累经验,没文化还不行。”
      毛建问:
      “师傅,下料工序还这么重要?”
      “当然了,下料工序学好了,可以节省材料,你说重要不重要?”
      刘局长说道:
      “王局长,让他跟着你学这个吧?他弟兄俩可以合作。”
      “合着他就不搞管理了?”
      “嘿嘿,厂里的业务都由我闺女管着呢,他不用操心,我闺女是副厂长。”
      “行吧,抽时间我把给大熊写的那本书拿过来给他看,他再结合实际工作就可以了。
      不过你要小心些,不能搞家族企业。”
      “是是是,我这不是手头缺人吗,我姑娘也是南京工业学校毕业的,他们还是高中同学。”
      “企业要多招些有文化的人,企业就会很快发展起来,我可是挺看好这个厂子的,就是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把它搞好了。”
      大熊打电话回来,坐下说了一句:
      “爸,你放心,就算他们搞得不行,我会给他们重新改造的,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匆匆吃完午饭,尤凤霞回房间继续睡觉,潘小莲去了轮胎厂,大熊刚想上楼拿行李,被王胜文阻止了:
      “你今天晚上在这边住下吧,晚上回来,我还要教你一些东西,不过教什么,要看今天下午看的结果。”
      毛建跟上一句:
      “师傅,我今天晚上也过来,可以吧?我也想跟着学学,听说你在北京管着个接近十万人的大企业,我要学学。”
      “没问题,你俩一个房间。”
      到了位于长江边的镇江造船厂,王胜文一看就笑了:
      “刘局长,你们这是拿旧船坞改的吧?旧船坞上搭了个棚子,这样凑合不行,船坞可以用,但是配件制造和焊接车间必须要有新的。”
      刘局长指了指旁边正在建设的房子:
      “这不是正在盖吗,明年新车间就可以用了。”
      王胜文摆摆手,同时指了指大熊:
      “造船厂最好不要用砖混结构的厂房,大熊他岳父就是搞钢结构厂房的,你们还是量好尺寸,让他们来建,两个月就能建完,用不了半年。”
      “真的?”
      “我骗你干嘛?很简单的问题让你搞复杂了。”
      毛建说道:
      “大熊,那抓紧给我们订。”
      大熊凑过来说:
      “爸,他们这里连折弯机都没有,只有剪板机和焊机。”
      王胜文马上招招手,让刘局长过来:
      “老刘,我感觉你们不怎么重视这个厂子啊,怎么能搞成这样?说说什么原因。”
      刘局长满脸通红地回答:
      “不是我不重视,而是我们这边真没钱,买这些设备,我们已经费了很大劲,地区里实在拿不出钱了。”

第五百二十四章 镇江造船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