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3章 后来[2/2页]

召日 观三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灯火通明。”
      “我们不惧黑夜,因为太阳总会照常升起!”
      刚好,一片厚重的云层飘过太阳,刺眼的阳光正好照射在崔命的脸上。
      他第一次没有因为这些酸儒的话而恼羞成怒。
      崔命闭上眼睛,细细感受着此刻降临在身上的温暖。
      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贯穿全身,他张开双臂迎接这久违的痛快。
      我崔命今年二十有六,生活在天下人向往的洛阳城,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看惯了世间的繁华,总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
      可这世上哪有这么多理所当然,无非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一朝得势之后便忘乎所以了,全然不顾他人的死活,无异于自毁长城。
      共同沐浴一片阳光,这家国天下事哪轮得到一家之言,天下的百姓无不可以指指点点。
      若是封住他们的耳嘴,束缚住他们的手脚,断绝了他们的希望。
      那最后的结果就是揭竿而起,毕竟世族如王朝,没有哪个会一成不变。
      宋南来的一番话醍醐灌顶,将崔命一身的浊气洗涤的干干净净。
      崔命站在旭日底下,对着远处空旷的大道行礼道:“宋先生,崔命受教了!”
      随后,他又伸出手掌,这串新的佛珠和以往那串一样,出自一人之手,上面的走线结实而又紧密。
      像极了那位佝偻儒生仔细认真的性格。
      崔命眼眶微红,从前是先生亲手为自己带上的佛珠。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将手上佛珠抵在胸口,对着北方洛阳,对着那个死后便在世上无一个亲人的佝偻儒生嘶喊道:“老师,学生想您了!”
      不久之后,隋唐的朝堂之上也终于涌现出一批不畏强权,不惧生死的官员。
      他们不是一个,而是一片又一片,像寒冬过后的春笋,顶破层层的厚土,朝着太阳的方向不断生长。
      他们团结在一起,改革创新,仿佛生生不息的火苗,在百姓的心中点燃了一盏盏灯笼。
      一朵朵象征着希望的火苗从来不曾熄灭过,只会一个个的传递下去。
      那个被苏全看好的学生也终于不负众望,跨越两个王朝更替,最终位列朝堂之上,登顶权力巅峰。
      陈其美一生波澜壮阔更是如履薄冰。
      所行之事无不凶险,可他都咬着牙硬着头皮,冲破重重困难。
      面对世人的称颂和百官的攻击,他不敢有所懈怠。
      陈其美和他的老师一样,四旬年纪便早早弯了腰,一双浑浊的眼睛在放松时只能够看到脚下的路。
      朝堂上,这位头发花白却权柄滔天的中年人总是习惯性的捶着背,更被政敌取了个外号。
      罗锅宰相陈其美。
      每每听到这个戏称,他总是一笑而过,摆摆手不计较,一如既往的小心走路。
      少年十几岁便与先生相识,到现在四十多岁。
      陈其美沿着先生的路走了三十年,从洛阳走到了长安。
      现在,陈其美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年少时的那个学堂。
      他站在学堂旁边的那间茅草屋中,终于卸下了所有的防备。
      陈其美今日不曾穿着那身象征赫赫权势的官服,取而代之的是一件洗的发白的粗布麻衣,衣襟领口地方全都被整理的很好。
      他双手抚摸着那张破旧不堪的书桌,上面有着厚厚一层灰尘,擦去灰尘后,书桌上似乎还有许多力透纸张的墨迹。
      那无数个夜晚,陈其美就是在这里一遍又一遍的熬夜苦读,又一遍一遍的奋笔疾书。
      不知何时,他的手中多出来一本书,那是先生临终前托人交给自己的,里面尽是些深入浅出的人生感悟。
      读过了那些晦涩难懂的大道理,回过头才发现这本书有多难能可贵,书里还记载了先生一辈子奔走于洛阳城和乡野田间的点点滴滴。
      这本书已经被他翻看了无数遍,里面的纸张也早已泛黄脱落,可他还是耐着性子一页页修订整齐并且随身携带。
      每当因为前路坎坷曲折的时候,他就会拿出来勉励自己。
      苏先生高瞻远瞩为百姓谋一个前程,操劳了一生,自己站在他的肩膀上行事,又能有多困难。
      万事开头难不假,可开了弓就没有回头箭。
      如今的科举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读书人比比皆是。
      虽然寒窗苦读可能还是比不过瘦死骆驼比马大的世族家大业大,但起码让他们有了一个奔头。
      活着就该有个奔头,有了奔头才能好好活着。
      可仅仅自己有奔头还不够,还不能忘了给别人留下一点奔头。
      陈其美啊陈其美,果然不负所托,做到了两全其美。
      陈其美拿起袖子擦了擦凳子上的灰尘,坐了下来,翻开书中的夹层。
      破旧房子中,屋顶起到保暖作用的稻草早就稀疏,一道光线穿过顶上木板,照射下来。
      夹层中,笔走龙蛇的大字现于眼前。
      “老夫苏全,隐隐鬼鬼当了二十年的世族客卿。前十年为获取世族信任,筹谋了不少计策,一度让世族势力达到巅峰。后十年当了崔氏崔命的老师,为后者在朝堂布局。恰巧碰到皇帝陛下重开科举,二十年写下的科举精要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为此不惜以好友宋南来为诱饵,挑拨世族和世族的关系,搅乱世族和皇帝间的浑水。最后新政得以推行,可还是不够,不得已用身死告诫读书人,为世族马前卒必万劫不复。我这一生自认为俯仰无愧于天地,可就是算计了太多人心,实属算不上光明正大的读书人。”

第83章 后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