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8章 宁作农夫,不做乡愿[1/2页]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青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青又走了一阵儿,直到过年前夕,才停下步伐。
      不过,这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定困扰。
      家家户户都在过年,连客栈都关门了,李青连个落脚地儿都没有。
      大过年的,也不好去人家家里混饭吃,所幸,李青不用吃饭也不打紧,这才不至于狼狈不堪。
      最终,李青落脚在一处有些荒败的土地庙里。
      唉,这个年过得……还真是别开生面呢,就当是磨砺道心吧……李青苦中作乐。
      过年期间,百姓生活当然很好,这没什么可说的,李青便也没再去品味百姓生活,常走在田间地头,看看庄稼长势。
      这里相比江南,气候更为温暖,只比交趾、满剌加等一带的小国差一些,不过,不如苏湖那般土地肥沃。
      全靠温暖气候撑着,长势倒也挺好。
      李青对农作物的了解并不深刻,也不知李家研制的新型肥料有没有传到这里……
      嘉靖十二年了。
      李青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假期还有四年整,体察民情+交趾之行+武当武装……时间还算充裕,却不算富裕。
      趁着暂时无所事事,李青便整个复盘了下这一路的收获,汲取重点牢记于心,以便日后针对性的做出改变。
      眨眼,年节过去。
      李青又开始了穷游……
      又过上了吃‘百家饭的日子。
      滋味儿很足。
      该说不说,这大明版图的极南之地,真可谓是穷乡僻壤,倒不是说这里的百姓生活更为艰难,而是经济过于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基础设施可言,到处充斥着原生态。
      像样的酒楼几乎没有,做生意的都不多,城镇上就一些粮油铺子,布行,小饭馆,双手都数得清……
      唯一让李青有些诧异的是,镇上的私塾还算不错,至少……还有个模样。
      怀着品味民间百态的心思,李青走进私塾,在窗外观察。
      大白天的,人家又不是瞎子,自然有人瞧见了李青这‘不雅的行为,给讲学的老先生打了小报告。
      不过,老先生瞅李青一身粗布麻衫,满身灰气,只当是他没钱交学费,便装聋作哑了,继续他的讲学……
      李青见人家这般大度,便想着待会儿资助一下。
      念及于此,旁听也更加心安理得。
      学塾里的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有的只有十来岁,有的则都快三十了,个个挺直腰背,聚精会神。
      眼睛里好像都有光。
      李青能想象到,他们对科举,对功名的向往之心。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老先生富有感情的说道,“这种人最是奸恶,以大奸似忠来形容这种人,最是恰当不过。遇上权贵,他们会曲意逢迎,遇上平头百姓,他们也能平易近人,可就是不做实事,喜欢和稀泥,更怕得罪人……,今后啊,你们若有幸科举中第,做了官,万不能做这种人。”
      “说得好!”李青轻声赞了句。
      大明这种官不少,尤以京官为甚。
      这百余年下来,李青见过太多和稀泥、不做事的大明官员了。
      “宁作农夫,不做乡愿!”一道铿锵有力的声音响起。
      李青瞧了那人一眼,黑黑瘦瘦的,看样子不过二十岁,却给人一种很老气,很……执拗的感觉。
      随着他的话声响起,附和之声很快连成一片。
      李青欣慰,可欣慰之余,又不免有些唏嘘。
      多少读书人,尤其是寒门子弟,在读书期间,甚至在做官前期,无不怀揣一个美好的理想,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可随着时间推移,见识过官场浑浊,屡屡碰壁之后,又有几人能坚持初心。
      当然了,这种态度总归是好的,很值得肯定。
      李青又听了一阵儿,却是有些失望。
      倒不是这老先生教的不对,也不能说他教的不好,而是受限于眼界问题,他教的这些,并不适用于科考。
      可这种学习氛围,以及这股子正气,很让李青触动。
      文章写的再好,也不如一颗报国为民之心,可文章写不好,却很难出人头地,榜上题名。
      小地方走出的读书人,更知民间疾苦,相较之下,初心更为坚定,看来今后当注重一下小地方的教育水平了……李青心里想着。
      讲学结束,学生们陆续回家。
      李青本想趁机去与那老先生谈一谈,加深一下了解,不想,方才喊出那句“宁作农夫,不做乡愿”的年轻人,还在向老师请教问题。
      看样子,一时半会结束不了。
      听其言,观其行,李青对这对师生的品德还算信任,便迈步走了进去。
      “冒昧叨扰,还请勿怪。”李青一揖。
      年轻人还了一礼,退后两步,老先生因对方不是自己学生,也还了一礼,诧异道:
      “听你口音,不是我们这的人啊。”
      “我

第228章 宁作农夫,不做乡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