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上面加了一个盖子。
这种器物,据说在古代是用来装菜的。
沈老板的这个青铜豆,品相同样很好,其表面一样有复杂的雕刻工艺。
不论矛还是“豆”,它们应该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物件。
刘老板说它们是大货,勉强也算,但还不是重器。
如果是真正的青铜重器,文物商店也不可能摆放出来售卖。
青铜器也是分级别的。
当然,从文物商店流落出去的也有价值连城的宝物,比如说元青花、高古玉器、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古代或者近现代名家的字画等。
其实除了他俩,今天肯定也有别人带着青铜器过来鉴定。
这个没啥,只要合法收藏,属于祖传,国家也不会不让人收藏。
“你们刚刚说东西是40年前从文物商店购买的,那时应该很便宜吧!”
想到之前沈老板说的话,常顺又说道。
“是很便宜!我买的青铜矛只花了一块钱,老沈买的青铜豆也只花了两元钱。
你知道那时候的“太平天国”钱币、“咸丰重宝当五十”或者“咸丰元宝当百”只要多少钱一枚吗?”
刘老板说着,反问他。
“多少?”
常顺虽然以前也听别人说起过,知道很便宜,但还是问了一句。
“83年的时候,太平天国小钱只要五分钱一枚,咸丰大钱或者其它的大钱,通常在3角钱以内,那个时候任你随便选,各种各样的古币都是用麻袋装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沈笑着道。
“那时候的铜印章也只要一角钱、两角钱,各种板凳佛,只要三角钱到5角钱,很精美的喜字罐只要1块钱,香炉只要两三块钱,包括一些青花笔筒、瓶子、盘子,大多数价格都在5块钱以内。
真怀念那个年代,要是能再回到那个时候就好了,转眼间,我们都老了。”
老刘说着看向了沈老板。
“是啊!时间过得太快。”
沈老板叹了口气。
“要真能回到那个年代,你们不是妥妥的能够成为亿万富豪了?”
常顺说着看向了他俩。
关于刘、沈两位老板的一些往事,以前跟二人一起吃饭,他也听他们说起过。
他们最初年轻的时候都接触过古玩,中途又放弃了一段时间。
到了四十岁以后,收藏的人慢慢变多了,他们又跟着玩了起来。
其实很多搞古玩搞收藏的人,都是在年轻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这个行业了。
哪怕不接触,也对这一行天生就感兴趣。
“那是肯定的!不过再玩几年,我家里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这类青铜器藏品,我都打算捐赠给国家!”
感叹之后,沈老板看了常顺一眼,很认真的说道。
“我的想法也差不多!”
刘老板也跟着说了一句。
听到两人的想法,常顺也能理解,很多搞收藏的、特别是一些收藏大家、名人,最后他们的藏品都捐给了国家。
这是一种境界。
就像有些富豪,他们会在老年的时候,把钱捐给国家,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常顺自己,他的藏品,特别是那些有真正历史价值的,以后肯定也会捐献给国家。
如果国家需要,他还会贡献出自己大量的钱财。
自己留一些够用就好。
甬市人,也叫“甬帮”,从清末民国时期,就有大量的名人、有实力的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贡献。
这些人有钱、特别的有钱,只是都很低调。
喜欢。
第60章 我的想法也差不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