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6章 只要喜欢,新的、老的,其实区别不大[1/2页]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月亮是哥踹弯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常顺时不时的会去渣土场看看。
     自从想通透了一些事情,他不会再去刻意的想要找到东西、想得到很多的东西。
     完全就是惜缘随缘的获取物品,东西被别人捡到了,他也能够保持平常心,不会有任何的嫉妒心理。
     这应该就是格局转变了。
     而能够像现在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主要是物质条件有了保证——不缺钱!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是哪天也实现了财富自由,心态肯定也会发生转变。
     期间田斌也去了土场。
     而先前的一些土堆,也逐渐被推土机推平。
     开推土机的人,都是白天操作,这样也让他们能够在白天寻宝。
     半个多月,只要在那边“扫荡”的人,都有一些收获。
     别人的收获暂且不说,他自己断断续续的寻找,除了比较普通的物件,又找到了一件残缺的官窑瓷器、一个鎏金佛像。
     残缺的官窑瓷器,是一个龙纹盘子。
     这个倒是有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鎏金佛像带莲座高度约22公分,重约三四斤,虽然没残,但却被人故意砸变形了。
     并且变形的还比较严重。
     这种状态的佛像,因为品相问题,也只能作为标本收藏,跟残的强不了多少。
     毕竟对于任何东西来说,品相很重要。
     10号这天下午,他正在那套专门用来存放物品的别墅查看东西、整理东西。
     最初在虹乔古玩城开店的刘老板打了电话,告诉他3月26号中福古玩城那边有《华山论鉴》专家组举行大型现场鉴宝活动。
     知道了这个信息,他打算到了时间过去看看。
     在通话中,刘老板还问过他有没有啥东西需要带过去鉴定,让他有好货的话,可以试一下。
     不过就常顺自己而言,有肯定是有,自己搞了这么多年的古玩,之前留下的喜欢的不想出售的东西,能上拍卖的总会有几样。
     但他没兴趣找人鉴定,那些东西的情况,他自己心里有数。
     如果单单说鉴定古玩,自己一线寻宝、去拆迁区、去渣土场、逛古玩地摊、逛拍卖会预展、逛博物馆,偶尔还会看考古队考古。
     真正的见识,不会比那些专家少。
     打完电话,他继续查看、整理了起来。
     以前弄回来不打算出售的物件,按照“金、木、瓷、石、纸、杂项”六大类,常顺把它们进行了分类。
     现在看的是纸类。
     对于这个类别,又有很多的细分,比如说:
     照片、书籍、字画、票据、奖证等。
     这些年下来,单单只是照片、相册,他收藏的就有满满的16大箱子,具体数量他没数,估计不低于30万张。
     期间出售、捐赠、送人、跟别人以物易物也有一些。
     照片从清末民国时期,到2000年以后的都有,品种齐全。
     这些,是他所有收藏品里面数量最多的。
     当然,以前瓷片的数量也多,不过在15年的时候,那时有一位大玩家需要瓷片,给出的价格也不错,加上那些东西放在家里太占地方,他就把它们大批量的处理了一次。
     后来又弄到过一些、出售过一部分,现在依然还有一部分。
     瓷片这种东西,只要去户外渣土场寻找,总能找到,不是稀罕物。
     金属类的物件,常顺主要是收藏了一些比较少见的花钱、一些银元、银锭、一些从拆迁区收购或者逛古玩地摊遇到的冷兵器。第56章 只要喜欢,新的、老的,其实区别不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