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8章 用废铜卖了这么多钱[2/2页]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月亮是哥踹弯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也笑着跟他打了招呼。
     “官窑瓷片呢?赶紧拿出来我看看!”
     打过招呼后,对方就催促了起来。
     “你没带人过来帮忙参谋一下吗?”
     常顺问出了他的疑惑。
     “不需要!我相信你,我们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以后也会长期合作。
     另外对于瓷器,我还是有一些研究的,真假多少还是能够看明白一些。”
     沈老板这样说,他就把瓷片拿了出来。
     瓷片还是被报纸包裹着。
     他先打开的是乾隆官窑,那个豇豆红的碗底。
     对方把它拿到手里,仔细看了起来。
     大概两分钟后,把它又放了回去。
     随后,又打开了另外一份报纸。
     把“宣德”官窑残片都拿着看了起来。
     “官窑就是官窑,跟普通的很不一样!常老板,你这两份瓷片咋卖?”
     都看完,沈老板有些感叹,然后问价道。
     “今天带来的瓷片,档次比卖给刘老板的更高,体积也更大。
     我说个最低价,那个乾隆的豇豆红瓷片,4万,宣德的,你给6万。”
     这价格,常顺在来的路上,已经考虑过。
     宣德官窑的青花瓷片,比乾隆的那片,要大一些,瓷片也多3片,田斌拿走了一片,还有2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就是说,目前宣德的这份,瓷片还有3个部分。
     两份合起来10万,他是不打算让价的。
     哪怕是残件,有官窑底款瓷片在,是一件瓷器最重要的部分,都值这价。
     “行!就按你说的,两份瓷片我要了。”
     沈老板没多考虑,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两人去了附近的银行。
     路上,常顺脑海中浮现了一个想法:
     就是那些可以拼凑的宣德碗侧面瓷片,沈老板买了可以送给朋友当标本或者跟别人以物易物。
     他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沈老板听了觉得有道理。
     买的官窑底款瓷片,对方并不打算出售,可能也是为了研究、欣赏。
     这样的瓷片,相对于购买完整瓷器,一下子花百八十万或者几百万,性价比自然是高了很多。
     钱货两清,沈老板让他弄到了东西再联系他,然后就开车离开了。
     之后的时间,常顺打了刘老板的电话,问老铜有没有人收藏。
     那些寻找出来的民国铜块,他觉得卖废品直接回炉太可惜了。
     刘老板的说法,有人收藏,可以售卖给那些制作假货的人。
     这话让他想到了曾经逛古玩地摊听别人说过的事。
     就是有人专收各种老的铜器废料,然后回炉再造,用老铜制作各种铜器,就算拿去化验,成分也是老的。
     意思就是“以老仿老”,这样的仿制,让人更加难以鉴别。
     刘老板说要是他愿意出售,他就可以收购,以12元一斤的均价收。
     这价格比送到最大的收购站9到10元一斤贵了2元多。
     常顺觉得自己是个小人物,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能卖高价,他自然不会卖给收购站。
     至于人家买了作为老铜自己收藏,还是回炉再造,制作假货,那个跟他没有关系。
     只要自己不做假货就行。
     另外就算自己不出售这些铜给那些人,别人也能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购买到“原材料”。
     这样想着,下午的时间,他回去之后,就把铜块都拿到了刘老板的店铺。
     称过重量,有1026斤,12元一斤,一共元。
     用废铜卖了这么多钱,是他以前从来没想到过的。
    喜欢。
  

第268章 用废铜卖了这么多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