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如今现世的佛祖怎会去参拜过往的佛祖呢?所以还请陛下莫要行此大礼啊。”
      这番话明显是对宋锦文的阿谀奉承,但尽管宋锦文心里清楚得很,可依然觉得非常受用,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要知道,皇帝前来拜佛,这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
      然而面对皇帝要对佛像磕头此情此景,那德高望重的老方丈却丝毫不敢轻易应承下来。
      只因他心中深知一个道理,那便是每当社会对佛教尊崇有加之时,紧随其后往往便会迎来一场灭佛之灾。
      不仅如此,就在此刻,他敏锐地察觉到,在那大殿之外,正有一名身着青色长袍的妃子悄然伫立着。
      凭借其多年修行所练就的慧眼,老方丈一眼便瞧出这位妃子乃是出身于道门之人。
      他实在不愿因这桩事情而引发起佛门与道门之间的激烈论战。
      然而,事实上却是他多虑了。此时此刻,顾源一仅仅只是出于内心的好奇,想要亲眼见识一番佛家举行祈福法事时究竟是怎样一番情景而已。
      需知,在佛家之中并不将此类活动称作“科仪”,而是称之为“法事”。
      但说到底,二者其实质并无太大差异。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顾源一此人绝非那种存有狭隘樊篱、门户之见的人物。
      在她的观念里,一直坚定地认为:无论是儒家、释家还是道家,它们归根结底都是一家人,虽然外在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内在的道理却是毫无二致的;儒门、释户以及道相通融,三教自古以来本就同宗同源,共奉一脉相承之风。
      正所谓:
      道冠儒履释袈裟,
      三教从来总一家。
      红莲白藕青荷叶,
      绿竹黄鞭紫笋芽。
      虽然形服难相似,
      其实根源本不差。
      大道真空元不二,
      一树岂放两般花。
      门户藩篱图增假,
      道通天地有形外。
      儒说皇王帝霸机,
      释谈因果圣凡差。
      百千峰顶无拘束,
      万象丛中得自由。
      不向人间争宠辱,
      只将心事付沙鸥。
      一僧一道一儒缘,
      同入心空及第禅。
      似水流源沧溟瀇,
      日月星辰共一天。
      本来大道原无二,
      奈缘偏执别谈玄。
      了心更许何谁论,
      三教原来总一般。
      儒门释户道相通,
      三教从来一祖风。
      悟彻便令知出入,
      晓明应许觉宽洪。
      精神炁候谁能比,
      日月星辰自可同。
      达理识文清净得,
      晴空上面观虚空?
      但是就连她自己的亲舅舅——张天师,都将自家门派的经典教义视作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对此,顾源一着实难以理解。
      毕竟在她眼中,三教归一才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只可惜这样的想法太过惊世骇俗,顾源一也只得默默地将它深埋于心间,不敢轻易向他人吐露半句。
      殊不知,很多年后,她的这种思想才是主流,但是在现在还是太超前了。

第144章 三世诸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