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零二章 配享太庙[2/2页]

红楼之庶子风流 屋外风吹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世人皆知太子继储君位后的第一新政。所以,就算迁移百姓的花费嚼用,要比从外运粮赈济还要高一倍,朝廷也不得不用心办好这趟差事,不然,殿下皇威如何巩固?”
      见赵青山一张老脸愈发苦涩,贾琮心里既好笑,也有苦难言。
      他也知道,以当下的目光来看,此举实在劳民伤财,完全是拍脑袋下的好喜功的决定。
      可他又没法同他们解释,后世天朝被所谓的第一岛链封锁在陆内,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屈辱,付出多的代价和努力,最终才在南海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现在概是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将那些故土一块块收回来,再量移民以中华文化同化之。
      如此,待二百年后,再有人想将中国“圈禁监视”起来,却是痴心妄想。
      另外,随着注定会发生的人口涨,齐鲁百姓就算不南下,也少不得北上去闯关东。
      那条路,要比南下之路悲惨何止十倍!
      后世许多人都只知道山东人闯关东的热闹,却不知那原是一条何等悲壮惨烈之路!
      最后一点,便是贾琮想利用这次机会,对生满腐烂臭肉的边军进行一回不见血的清洗……
      但这些话,却没可能说出来。
      否则,赵青山必定认为他疯了……
      所以贾琮只能微笑道:“太傅,孤也知孤此次莽撞了。凭借一些浅薄的见识,一个冲动,就做下了这个决定。孤实在太想为齐鲁的贫困百姓寻一条出路……不过太傅放心,孤虽不通朝政,但颇有些赚银子的能为。孤有一份西洋雪花洋糖的方子,这两天就要把它卖了,多了不敢说,但千八百万两银子还是有的。这些银子,孤分文不取,悉数送入国库,用来赈济山东百姓。孤还会再想些其他法子弄些银子来,为太傅和诸卿分忧。总而言之,孤只有一个期望,那就是看到灾荒之年齐鲁地上绝不会出现易子相食的人间惨剧发生。拜托太傅了!”
      赵青山闻言,面色为动容!
      乾何其幸哉,能得如此贤明之储君!自古只多见搜刮酷烈的君王,何时能见主动为臣子分忧的君王?
      尤其此太子,还如此礼贤下士,体贴臣子,相比先帝,这位储君简直……
      忽地,一股强烈的酸楚和哀绝之意涌上心头,赵青山强忍此意,红着眼,颤着方口,哽咽道:“殿下放心,臣会下令,沿途各县府州郡,尽最力气,帮助齐鲁百姓南下迁移。南省富庶,夏粮刚收,总能熬过……熬过此关的。”
      贾琮见赵青山霎时间面色如此悲情,不解问道:“太傅,可是孤哪里做的不妥,太傅可直言,孤非听不进谏言之人。”
      此言一出,赵青山忽然跪倒在地,放声哭道:“非因殿下之故,臣乃思及元辅,若元辅得遇殿下,何至于,何至于……”
      他说出此言后,西暖阁内诸臣的面色骤变。
      连贾琮都微微变了面色……
      说心里话,坐上这个位置后,许多事的看法都渐渐变了。
      曾经他也觉得崇康帝何其刻薄寡恩,竟容不下手下的头号功臣宁则臣,也容不下他那样的功臣……
      但坐上监国太子之位后,贾琮自省时想到,若是他手下的官员,八成皆出自宰相,宰相还是一手创建了新党的魁首。
      乾封疆吏,几乎皆出自其门下……
      贾琮自忖他晚上都未必能睡得着觉。
      尤其是在兵权还不在他手中之时,不到此地。再者臣等与太傅同出一门,心中所怀抱负也相同,绝不会牵扯后腿,党争内耗。”
      贾琮信了他的鬼!
      之前也不知是谁想尽法子,不想让人回京。
      许是看出了贾琮本也没隐藏的鄙夷,林清河等人哭笑不得,道:“先前臣等所为,也非为权势。主要还是因为太傅的性子……先前元辅尚在时还好,骂的狠了时,元辅总会出现,打个圆场,救臣等一救。如今元辅不幸薨逝,臣等心中实在畏惧……”
      贾琮闻言呵呵笑了起来,道:“忍忍罢,不如此,太傅也震慑不住散漫朝纲。成事难自在,自在难成事,与诸卿共勉。”
      林清河等人无言以对,只能告辞离去……
      ……
      s:昨晚已经写到五千字了,莫名其妙丢失,就留下一个问号,那一刻气的我简直想把电脑给砸了,也忘了素质,各种骂人之话都不带重字的。
      但我知道用这个理由请假,家多半不信,太多作者用这个理由透支了信用,所以就熬了半宿重写,后来实在熬不住睡下了,睡了三个小时又起来写。
      我觉得极可能是因为上天嫉我盛世美颜,使我码字多艰难,才让我熬夜毁容,唉,如此艰难,家就订阅一下吧,我想买个面膜贴贴……

第七百零二章 配享太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