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归府,哭灵[1/2页]
红楼之庶子风流
屋外风吹凉
崇康十四年,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又名青龙节。
这一日,百姓们去水边之,都要放轻脚步,以免惊动了水中青龙。
然而,这一日,终究还是惊动了真龙。
邢氏丧音传来,贾琮当即跪地落泪。
但他没想到的是,比他动静出来,指着他让他滚开。
真要有那么一天,崇康帝都不知道如何自……
为了改变这个憋屈的局面,崇康帝肆提拔相识于潜邸之时的才宁则臣。
身为帝王,却亲手扶持一个臣子之党诞生壮,为其保驾护航,驱逐旧臣。
这一路走来,他又付出了多少心血。
却不想,新法还未行天下时,他一手简拔于微末的宁则臣,又成了青史少见的权臣。
虽其心尚忠,然其权,已真正威胁到了皇权。
天下督,竟有半出自其门下……
这个人,成了让他宿不能寐的眼中钉,心头刺!
再加上宗室、勋贵、天下士绅……
举世皆敌!
崇康帝一颗仁万民之心,却让他连丧三子,成了千古帝王中的笑柄。
老绝户!
他仍不气馁,自信他这天子,必能感动上天,助他成就千古帝王之名!
可是……
可是就当他用尽气力,在这样艰难危难之时,刚刚磨好一把利刃,只待上阵杀敌时……
上天又给他开了这样一个顽笑,让他再度成了笑柄……
苍天,汝待朕,何其薄也?!
朕,为上天之子啊!!
“主子爷……”
一声弱弱的哭腔声响起,戴权落泪哀求道:“主子爷,保重龙体呐!”
这一道声音,将崇康帝从极度抑郁怒不平种种积压在心底的负面情绪中唤醒了过来。
到了他这一步,心智早已千锤百炼,纵然一时心神失守,也不会让这种动摇他志向的负面情绪左右他到底。
崇康帝目光一点点恢复清明,且愈发凝练肃穆,凛冽的几乎成了实质。
他看着贾琮伏地哭泣,沉声道:“冠军侯,汝父丧时,卿在黑辽雅克萨城下,为国而战,立下功。今汝母新丧,于情于理,朕都该准你丁忧三载,以报亲恩。
只是……值此皇权危难之时,朕身不宁,故而,朕望卿,能效法古人墨缞从戎。”
说罢又问道:“天下人,皆言朕为寡恩之君,卿以为如何?”
贾琮闻言,深叩一头,道:“臣得陛下信重,焉敢无忠孝之心?臣本为武勋将门子弟,逢战之时,纵兄死而弟披甲,父亡则子出征!臣,将今日之局视为关乎君父国本安危之战。虽百善孝为先,然金革之事不避,臣愿舍孝尽忠。
至于陛下所言之事,臣在江南,确有听闻。但彼辈皆为因新法失利之辈,因失私利而怨君王者,无君父之小人也!枉读圣贤书!
臣已将此辈小人悉数拿下,交由江南总督衙门严惩!除此之外,陛下可派御史南下,亲闻民间百姓之声!
臣实奏陛下,纵然是白、安、秦、赵四家桑梓之民,也只骂臣贪婪虐,却无一人骂君父者。
盖因天下亿万黎庶,皆因新法受益。
臣之所以竭心尽力,忠于王事,便是因为臣认为,陛下乃千古以降,真正民之明君也!
虽秦皇汉武,虽唐宗宋祖,又有哪一人,愿为天下黎庶之安,与朝野权贵为敌?
唯吾皇万岁!
臣虽年幼,亦胸怀广志。
愿为陛下之宏伟远略,尽绵薄之力!
唯一所求者,只请陛下准臣,待屑小尽诛,国贼皆亡,海晏河清之日,准臣解甲归田,为双亲尽孝三载,以偿臣羔羊跪母、乌鸦反哺之心!”
崇康帝闻言,面色舒展,他微微扬起下巴,眯着眼睛紧紧看着贾琮,过了足有盏茶功夫后,方从口中挤出一言:
“准!另,朕准你半月之期,理母亲丧……贾琮,朕望你,莫要辜负朕恩!”
听闻此言,贾琮自叩谢皇恩,戴权却失态的睁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崇康帝。
什么时候,他这主子,有这等宽容厚之心了?
给急用之臣放假,这,这……
……
酉时初刻,天已暗沉。
贾琮自明宫而出,又出了皇城西门顺义门,由亲兵接应上,往西城荣国府而去。
骑乘在马上,贾琮一言不发。
今日之局面,超乎了他的意料。
邢夫人,竟死了……
对邢夫人而言,死其实比苟延残喘的活着,要痛快的多。
但贾琮偏因此,始终让人吊着她的命……
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贾琮从来不是一个心胸宽广之人,故而贾赦夫妇都受尽了世间之苦。
只是……
她死的未免太过巧合了些。
尽管她的身体一直很糟糕,但只要照顾妥当,其实还能再苟延一二年的……
若说此间没有意外,那才是意外。
但连崇康帝都没有怀疑这是人为的,贾琮知道,在那座荣国府中,必定布满了中车府的眼线。第四百九十四章 归府,哭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