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金陵。
紫荆山麓,玄武湖畔,甄府。
崇康十四年,正月三十。
今日为甄家老太太七十寿,富贵人家年味还未散尽,又添喜之事。
整个甄府,张灯结彩,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作为奉圣夫人的媳,甄家老太太李氏是见过世面的人,圣祖六次南巡,四次住在甄府,李氏陪同在奉圣夫人身边,是见过圣颜,得过赏赐的。
有这么一层渊源在,在贞元朝和崇康前十三年里,李氏过生,总能得到宫里的一些赏赐。
也就愈发增添了富贵。
今年虽然因为宫里出了骇人听闻捅破天的事,多半没了赏赐,但也是一时顾不上的缘故。
不过虽没了赏赐,江南地界,除了寥寥数人外,谁也不会以为甄家圣眷衰了。
君不见,新法如洪炉,烧的整个江南哀鸿遍地,白骨盈野。
连偌威名的江南十三家都无不伏首叩头,乖乖的交出无数田产,甚至还除名了两家。
唯独甄家,分毫未动!
这叫什么?
这就叫真正的江南第一家!
有此缘故,今日甄府萱瑞堂上,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纵然如江南十三家那样的人家,因路远体弱的缘故,一时间家主来不了,也会打发家中嫡子嫡孙们,奉上重礼来贺。
虽然值此帝星飘摇,皇权险危之时,连都中各王府公府都不敢饮酒设宴,但在金陵,甄家却并不放在心上。
连招了三个金陵最有名的戏台班子,唱戏招待来宾。
珍馐佳肴如流水般送上,多少人在外一世也见不到一回的奇珍,在这里竟也成了寻常。
不至江南,不知天下之富。
不至甄府,不知江南之富。
白玉为泥,珍珠如土,全成了等闲……
一波波江南名士,用世间最华丽的辞藻,祝福甄府太夫人福寿无双,富贵万年。
一家家世家俊彦子弟,匍匐在地,为李氏磕头祝寿。
十位秦淮家,只能在帷帐后露台上为太夫人琴。
多少江南官员,赔着笑脸,为太夫人贺喜。
除了天家外,世间富贵能如此者,绝无仅有。
然而富贵至斯,李氏看起来,却并不算高兴,面上竟有抑郁之气,闷闷不乐。
见此,有金陵名士李松年,因善书法华经,往日里颇得甄府太夫人欣赏,常为座上客。
他奇道:“今日天下俊杰名士皆至此为太夫人祝寿,纵天上王母也不过此,太夫人因何而不乐?”
听闻此言,甄应嘉叹息一声,李氏在他们的利益点,又怎会去讲那些?
他们只知道,锦衣卫对他们的迫害之深,痛彻心扉。
连江南十三家参与的七家,虽已与贾琮达成了协议,但家中子弟对贾琮的怨恨,却绝不减少半分。
褚家、刘家、欧阳家、方家等子弟,无不趁此机会,打骂某人,以发泄心头震怒。
他们也希冀着,若能让哀痛的甄家太夫人李氏上书,参某人一本,陈述新法之害,会不会有可能回到从前……
“黄口孺子,本为勋贵之后,却沦为鹰犬爪牙之流,自甘下贱!”
“戕害名族,迫杀望姓,心狠手辣,不当人子!”
“虽有李杜之才,然为祸更烈!也只能猖獗一时,他日不当好死!”
“若彼辈在此,吾必亲手仞之,为甄兄报仇,为江南冤魂报仇!”
正当萱瑞堂上众人骂的痛快,义愤填膺之时,忽然就见甄府那位素来体面甚至雍然的老管家,面色惨白满头汗的急急进来,脚步慌乱。
见此,甄应嘉皱眉问道:“李华,出了何事?”
那李华嘴唇都在发颤,双眼目光焦乱,道:“老爷,门外来了……来了……”
见他这般神色,一股不妙的气氛自萱瑞堂上升起。
不过李氏却不怕,她喝道:“好好的,话也不会说了么?莫非是郭台来了?”
李华忙摇头,道:“不,不是,是贾家那位……就是贾琮,来了!”
“……”
&n
第四百九十章 眼看他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