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8章 魏主偏宠昭仪宫 废后出家瑶光寺[2/2页]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安可儿妙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守下去,还怕什么强敌呢!”
      大家听了这话,心里才稍微安定下来。
      萧懿又派人去煽动仇池的各部族,让他们起兵切断拓跋英的运粮通道。
      拓跋英一看这形势,知道自己不能久留了。
      正好这时候,魏国皇帝也下了诏书,召刘藻回去,并让拓跋英回自己的驻地。
      拓跋英于是就撤了围,让老弱病残先走,自己带着精兵断后。
      他还仰着头对城里的萧懿喊话,告别了一番。
      萧懿怕拓跋英有诈,不敢轻易追击。
      过了两天,才派将领抄近路去追。
      拓跋英看到有追兵来了,就下马准备战斗,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萧懿的兵一看,又不敢靠近了,只好退了回去。
      拓跋英这才带着队伍沿着斜谷往回走,一路上又遇到了那些叛乱的部族。
      他一边打一边前进,结果流箭射中了他的脸颊。
      拓跋英也不在乎,照样指挥战斗。
      最后,他终于把叛乱的部族都平息了,安安全全地回到了仇池。
      魏国城阳王拓跋鸾带兵去攻打齐国的赭阳城,可是怎么也攻不下来。
      齐国一看,赶紧派了右卫率垣历生带兵来支援。
      拓跋鸾心里盘算着,咱们人少,对方人多,这仗不好打,于是就下令退兵。
      可偏偏这时候,他的部将李佐不听话,非要留下兵马跟齐国硬拼,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才慌慌张张地逃了回来。
      再说那督军卢渊,他本来就是勉强接的这个任务。
      一看这形势,心里更急了,早就把军队扔下,自己跑回洛阳去了。
      拓跋鸾呢,他没去追责卢渊,反而带着人转到了鲁城。
      到了鲁城,他亲自去祭拜孔子,还封了孔家的两个人、颜家的两个人做官。
      更特别的是,他还从孔家选了一个宗子,封为崇圣侯,专门负责祭拜孔子。
      接着,他又重修了孔子的园墓,还新建了碑铭,那意思明摆着,就是要尊重圣人,弘扬经典。
      忙完这些,拓跋鸾回到都城,立马就建了个国子太学和四门小学。
      然后,他挑了几个年纪大、学问好的老先生,让他们当国老、庶老。
      还在华林园设宴招待他们,每人送了一根鸠杖和新衣服。
      接着,他又开始搜集遗失的书籍,校正度量衡,制定礼仪和音乐。
      这一系列举动,都是为了让国家更加太平昌盛,真是挺有心思的。
      就这样,魏国在拓跋鸾的治理下,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又过了一年,皇上下了一道诏书,说要改姓,改成元姓。
      魏国的人以前总说自己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
      昌意有个小儿子,被封到了北方。
      那边有座大鲜卑山,所以他们就以此为号,叫拓跋氏。
      黄帝是以土德称王的。
      北方的风俗呢,把土叫做拓,后面又叫跋,因此就叫拓跋氏。
      可这位魏主宏说土是黄色的,是万物的开始。
      现在咱们要改变旧俗,学习中原的文化,就不能再用北方的语言了,所以特地改姓为元。
      不光是皇族,那些有功的大臣和老家族,如果姓有重复的,也都得改。
      就连官府的文件,还有平常说话,都不能再用以前的老习惯了。
      魏主宏还学着南朝的样子,选官用人特别看重门第。
      尚书仆射李冲走进宫殿,直言不讳地对魏主说:“陛下,您选官用人,怎么只看门第出身,不注重真才实学呢?”
      魏主坐在宝座上,慢悠悠地回答:“世家的子弟,就算才能一般般,但他们的品德性情通常都比较纯正厚道,所以我愿意用他们。”
      李冲一听,急了,连忙又说:“可是,傅说原来是个筑墙的,吕望只是个钓鱼的老头,他们哪一个是世家出身呢?”
      魏主摆摆手,说道:“这样非凡的人物,古往今来也就那么一两个,怎么能当成常规来拘泥呢?”
      这时,中尉李彪也插话进来:“鲁国有三卿,那孔门的四科弟子又怎么说呢?”
      魏主笑了笑,说:“如果有特别出色、超乎常人的人才,我当然也会重用,不会拘泥于那些老规矩的。”
      李冲和李彪听了,互相看了看,没话可说了,只好相继告退。
      他们心里明白,南朝向来重视门第,这其实是个坏制度,没想到魏国也学起来了。
      从表面看,魏主宏好像是个有道明君,变夷从夏,做了不少好事。
      可是谁知道他背地里却是钓名沽誉,爱慕虚荣,很多事情都只是表面光鲜。
      他有六七个儿子,也没听说他用什么好方法来教导他们。
      连家都管不好,怎么能治好国呢?
      他嘴上说尊崇孔子,实际上做的跟孔子的遗言,简直是天差地别,大不相符呢!
      话说从前的魏主守完了丧期之后,娶了太师冯熙的两个女儿。
      大的那个封为昭仪,小的呢,成了皇后。
      按理说,姐姐是庶出的,妹妹是正宗的皇后,地位应该妹妹高些,可这事儿在宫里就另说了。

第108章 魏主偏宠昭仪宫 废后出家瑶光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