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章 义宣起兵风云变 宋廷内外皆惶然[2/2页]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安可儿妙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随王诞为右仆射。
      不久之后,又改南谯王义宣为南郡王、随王诞为竟陵王。
      其余大臣也都论功行赏、各有升迁调动和安排。
      又有这么一个人——何尚之。
      他虽然以前跟着反贼干过事儿,但后来和义恭一起在中间斡旋调解、保住了三个重镇;
      心里其实是向着正义之师的。
      按理说这种情况得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所以宋主骏还是让他当了尚书令、继续为朝廷效力。
      何尚之的儿子何偃也捞了个大司马长史的职位;
      待遇跟以前一样好、一样优厚。
      宋主骏就这么住进了皇宫、开始享受起太平日子来;
      然而好景不长。
      没过俩月,南平王铄突然间撒手人寰。
      这南平王铄是和义恭他们一起回到建康后;
      虽然升了司空、因为他是最后归顺的,宋主骏对他不那么放心。
      铄也是整天提心吊胆的,一惊一乍,说出来的话也常常没头没脑的。
      有一天,他突然就中毒死了。
      据说是宋主骏干的。
      但表面上呢,宋主骏还追赠了他司徒的官职,算是掩人耳目吧。
      转眼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宋主骏当皇帝的第一年,年号叫孝建。
      刚过了一个月,江州那边又闹起来了,得派兵去平乱、稳定局势。
      宋主骏进了都城后,把那些被劭关起来的皇子们、还有义宣的儿子们都给放了。
      他把自己的大儿子子业立为皇太子;
      义宣的儿子恺封为南谯王,后来又降为宜阳县王。
      义宣的子女们呢,有的跟着他去了封地、享受荣华富贵;
      有的就留在都城里、继续为朝廷效力。
      有一天,义宣找到宋主骏说:“陛下啊;我愿意去镇守荆州、您看行不?”
      宋主骏想了想,觉得义宣毕竟也是个有能力的人,去荆州镇守应该能稳住局面。
      他就点了点头说:“行啊;那你就去吧。”
      宋主骏年纪轻轻,那年刚满二十四岁,却有个坏毛病:好色成瘾。
      不管是亲的疏的、贵的贱的,只要长得有几分姿色,他就想方设法召进宫里侍寝。
      甚至在太后的宫里也敢胡来。
      太后对他这个儿子是溺爱得不得了,明知道他做得不对,也不加以制止。
      结果这丑闻就传了出去,闹得满城风雨。
      义宣家的几个女儿,长得是一个比一个漂亮、如花似玉。
      宋主骏见了,根本顾得上什么堂姐堂妹的,就像当年春秋时的齐襄公一样荒唐得很。
      义宣的女儿们虽然心里不愿意,但皇命难违,只好勉强遵从。
      这事儿渐渐地就传到了义宣的耳朵里。
      这时,调到江州的雍州刺史臧质,自我感觉功劳大,赏赐少,就起了异心。
      他听说义宣对宋主骏一肚子怨言,便悄悄派了个心腹去见义宣,还捎上了一封密信。
      信里劝义宣起兵造反,干一番大事业。
      义宣一听这话动心了。
      他和臧质既是表兄弟,又是儿女亲家,关系铁得很。
      这次对宋主骏的不满,两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义宣手下的谘议参军蔡超、司马竺超民等人,一看这机会难得,也想着能趁机捞点好处,就一个劲儿地劝义宣起兵。
      义宣呢,也给他们回了信,约定好了起兵的时间。
      豫州刺史鲁爽和义宣关系一直不错,和臧质也有来往。
      兖州刺史徐遗宝以前曾经是荆州的部将,义宣就派了个使者去秘密约他们两人,说秋天一起起兵,共谋大事。
      鲁爽是个酒鬼。
      那天他喝得烂醉如泥,使者来了说了什么,他也没听明白。
      结果他一冲动,当天就调集了将士,发难了。
      他还私自造了法服,登上祭坛,自称建平元年,搞得跟真的一样。
      徐遗宝一看鲁爽都动手了,也慌了神,赶紧整兵向彭城进发,生怕错过了这趟富贵车。
      鲁爽的弟弟鲁瑜在建康。
      他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就奔到鲁爽那里去了。
      鲁瑜的弟弟鲁弘在臧质的府里当佐官,这下可热闹了。
      突然有一天,朝廷发来诏令,让臧质去抓捕某个人。
      臧质一看,心里掂量着:这诏令来得蹊跷,怕是宋主骏想对我下手了。
      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把诏令的使者给扣留了,也举起了反旗。
      接着,他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义宣,催他一起会师,共同对抗宋主骏。
      义宣在荆州镇守了整整十年,手里兵强马壮,钱财也多得是。
      他早就想挥戈直指建康,只是等着秋凉再起兵。
      这时候,他听说鲁爽和臧质已经提前发难了。
      于是只好仓促起兵响应。
      可是兵总得有个名头。
      义宣和臧质就商量来商量去,最后想出了个“清君侧”的借口。

第65章 义宣起兵风云变 宋廷内外皆惶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