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0.6%左右,但平台自报比例不到千分之一。说明他们的背景筛查机制漏洞很大。”

 “好。”李一凡眼神一冷,“这一数据准备给调研组。我要让他们明白,我们不是找茬,是替国家筛污清源。”

 与此同时,潇湘省委办公厅也传来一份重要通知:赵建国书记亲自批示,要求各地市对星城市治理模式“学习、参照、推广”。并指示省委组织部、政法委、发改委选派干部赴星城市挂职参与。

 这是一次极罕见的公开背书。赵建国的态度,不仅是对李一凡的支持,更是对林家体系的强势护航。

 省委组织部长许宏志亲自打电话给李一凡:“一凡,赵书记跟我说了,你做的这套,是实实在在可推广的。

 他希望你用这次调研机会,把星城市的干部、机制、平台和思想都带出来,不只是做一个成功案例,更是做一套可以复制的干部试炼模式。”

 李一凡沉默片刻,道:“我明白了。”

 挂断电话,他走到落地窗前。

 两年前,他初到星城,政令掣肘、人事受限、政策无根,如今,他以“网约车治理”这一小切口,做成了“安全制度”这一大旗帜,不仅改变了这座城市的治理思维,更打通了他向中央输送政绩与能力的高速通道。

 而与此同时,京城的反馈也正在悄然聚焦。

 大夏社副总编辑林子源亲自签署社评文章,评论标题为:《不怕事,敢成事,星城市的干部标准》。

 在评论结尾处,赫然写着一句:“制度的尊严,从不靠妥协换来;而靠执政者敢碰真问题。”

 文章发布当天夜里,李一凡办公室灯火未灭。

 林允儿带着一壶茶走进来,柔声问:“你看了吗?子源哥写的社评。”

 “看了。”李一凡合上笔记本,“他在替我发声。”

 “你这次确实成了风口浪尖。”林允儿轻笑,走到他身边,“不过老爷子说,‘剑就要往关键处挥,你挥得很准。”

 李一凡没说话,只是微微一笑。

 这一夜,大夏中秧政法委办公厅在内网通报中推送《星城市安全监管机制创新汇报材料》,附带批注:“可供试点扩展。”

 Gong An法制局递交内部备忘录,标题为《建议将潇湘星城市机制纳入“十三五社会治理”指导意见》。末页红色加注:已转送中ban 秘书局。

 一场自星城市起步的制度之火,已然延烧到国家治理的核心中枢。

 七月二十五日早晨,大夏日报头版评论文章标题震撼全国:

 《政令之铁,安全之光:星城市样本调查》

 那一刻,星城市不仅赢得了一场制度改革的胜利,更塑造了一个政治上可被大夏中秧“看见”的地方官员典范——李一凡。

第580章 中秧再次点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