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一来,村里人本就不多,也没那么病人,慢性病基本都看完了,到点按时复诊就行。
      二来,杂事太多,根本顾不过来。
      不过,今儿医务室门口倒站着不少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几乎都是生面孔。
      下马把黑风绑在篱笆院,一位老爷子拄着拐杖走近,眯着眼睛,“你就是李大夫吧,我是二道沟大队的富旺,天不亮就赶路,专门找你看病。”
      不等李红兵开口,那些陌生人哗一下围过来,七嘴八舌。
      “我是杏花村,我堂妹就嫁在草沟村。”
      “我是大石村...”
      “我是山头村...”
      “我是桃花沟...”
      ...
      一个人说话还能接受,一群人说话吵的李红兵脑仁暗暗作痛。
      好家伙。
      二道沟大队,离草沟村几十里地,老爷子可不是天不亮出门,而是天没黑就出门。
      其他人,更是来自林区十里八乡的村民,远的都有4、50里地,近的如十里铺也有30里地。
      连忙举起双手。
      “大家静一静,听我说,要看病就排队,一个一个来,我尽量都给大家看上病,好不好。”
      话音刚落,嘈杂的医务室门口迅速排起一条长龙。
      村里村民看到这么多人找红兵叔看病,好奇的凑过来,跟病人们唠起家常。
      反正林区村庄是一家,各个村之间本来都有通姻,聊着聊着就成了夫家人,娘家人。
      李红兵走进医务室,有几天没来房间里依然干净整洁,桌上连灰尘都没有,不用说,肯定是村里安排人定时打扫卫生。
      “第一位,进来。”
      那位拄着拐杖的老爷子晃悠悠的走进房间,坐到诊椅上。
      李红兵目光扫了一眼老爷子的脸。
      纳呆神疲,面色萎黄,脸上还有红色脓痘,脖子上也有。
      这是湿疮之表啊!
      “老爷子,那不舒服。”李红兵轻声询问。
      老爷子缓缓站起身,脱去外套,一股恶臭味迎面扑来,伴随恶臭味,老人双臂布满大大小小的脓疮和抓痕,有些脓疮已经被抓烂,形成腐蚀溃烂区。
      “李大夫,这脓包前几年长的不多,现在浑身都是,又痒又疼,一抓就烂,去乡卫生院也治不好,就开药膏让天天搓,刚搓还有点用,后面就不求用了。”
      ….“那怎么不去市医院看,发病初期很好治。”李红兵问道。
      “去大医院要花钱,你这能看吗?”
      老人期盼的望着李红兵,似乎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李红兵身上。
      唉!
      李红兵无奈的叹口气。
      那怪林区流传着一句话,小病拖,大病挨,临死才往医院抬。
      这也是农民对待疾病的一种态度。
      生病时候,基本上是能拖就拖,一般小感冒过几天也就慢慢好了。而一些重大疾病,因为没钱,也只好能忍则忍,实在忍受不了了,成为了不治之症的时候,才会想起要去医院。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说农民就是“命贱”,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也不会好好爱惜自己的生命。
      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农民也是有着无奈。
      首先,在农村里很多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于疾病防控方面的意识也不高,反正是过好今天就行,不会管明天。
      再加上在农民常年干很多的力气活,身体是比较硬朗、结实的,所以一般都很少生病,就算是有一些小毛病,只要在忍一忍,过几天就一般会恢复,也就没有生病就要及时就医的习惯。
      其次,去医院看病麻烦,也不知道如何去就医。
      最后,医院看病贵,看不起病。
      其实,归根结底导致很多农民不愿意去医院看病的原因,还是没钱,在农村里有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医院,他们也很害怕去医院,因为去医院看病的各项花销实在太高了。
      先不说别的,光是做一番全身检查,还没有开始治病,钱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虽然现在有医保了,对于农民来说,可以缓解一下经济压力,但是如果是重大疾病的话,也还是要开支很大,很有可能会拖垮一个家庭,甚至还负债累累。
      可就算是这样,也未必能挽救生命。
      所以一些人为了不成为家庭的负担,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全家人都过苦日子,所以是宁愿一拖再拖,然后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去医院,可病情已经恶化了!
      眼前老爷子就是这样,本来刚开始就是脓包,去市里医院百十块就能解决的事情,可就是心疼钱,不愿给子女添麻烦,导致变成毒疮蔓延到全身。
      不过幸亏还知道来找自己,要是再晚一些变成毒血症,就算医圣也救不回来。
      毒疮名叫“疽”,简单来说是因为湿气引发人体皮肤上长出一个带有毒气的红色包块,这个包块中分布着很多大小不同的脓包,而这些脓包堆积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类似粟堆的红包,而后来这种病就被逐渐称为了“疮”。
      历史中,范增就是毒疮发作而亡,孟浩然也是毒疮而亡,明朝徐达也是死于毒疮。
      李红兵拿起执笔,看了老爷子身上的毒疮。
      “我给你写个方子,你照方子去抓药。”
      ….老爷子小心翼翼问道,“李大夫,药不贵吧!”
      李红兵摇摇头。
      “不贵,就是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你去山上挖也行,挖回来洗干净,用米醋泡一晚上,在跟猪油一起煮,煮沸三次把渣过滤掉,每次适量外擦,每天3次,连续擦,直到毒疮散去为止。”
      听到不用花钱,老爷子乐的咧嘴笑,林区人谁没事不上山挖点药材,而且大黄、黄连、黄芩家里都有现成的。
      “那就好,那就好。”
      “对了,家里有去年端午的艾叶吧!”李红兵补问一句。
      “有,晒了好多。”
      “那行,回家用艾叶煮水到桶里,每天晚上泡下艾草水,再抹药。”
      “好好好,谢谢,谢谢,李大夫,你真是好人。”老人穿上衣服连连鞠躬感谢,从兜里掏出一个塑料袋,里面一叠毛毛钱。
      “不用给钱,我就出个方子。”李红兵直接拒绝老人的诊金。
      “这…看病哪能不给钱。”老人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
      “真不用,我又没开药,收什么钱,赶紧回去吧,擦药这段时间,不要喝酒,吃辣子,熬夜,干重活。”
      李红兵是真心不愿收钱,当年爷爷给人看病,碰到困难的病人同样不会收钱。
      再说了,自己会差这点钱。
      随便卖点菜,搓几颗?ㄑ敉瑁?槐瓤床∽??吹目臁
      “老爷子,慢走啊!下一位进来。”
      ……
      \t\t\t\t.
      老克林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154章 开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