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经不再对大明构成威胁。
      ‘小冰河,也亡不了大明!
      陕西的灾荒,随着大批百姓迁移河套地区,也即将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民乱自然也就平息了。
      归化会盟,漠南各部臣服,北方边患得到彻底根除。
      如今建奴这心腹大患,也要投降了。
      崇祯这大明天子的心情,又怎能不好?
      大臣们沉默了片刻,毕自严出列奏道:“臣以为,若是建奴答应我大明足够的条件,理应接受投降。”
      崇祯问道:“毕卿,说说你的理由。”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如今建奴虽已是强弩之末,然而建奴经营辽东多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是以武力征伐,势必会耗费国帑,将士伤亡无算。”
      “我大明近年国运昌隆,国库充盈,然而开支也是繁多巨大,归化之战又刚刚结束不久,若是再起战事,必将损耗国力。”
      “若是能通过谈和,不费一兵一卒收复辽东,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毕自严侃侃而谈。
      他的这番言论,其实代表了绝大多数文官的想法。
      李标、薛国观等阁臣,以及九卿纷纷开口附议。
      与建奴最终一战,打输肯定是不可能打输的。
      然而打仗就要花银子,就要死人。
      最为关键的是,这可是灭国之战,一仗打下来,将会有多少功劳?
      武将们岂不是要上天了?
      在文官们看来,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辽东,才是最佳选择。
      这样既能收复辽东,功劳又是文官的,简直是两全其美!
      文官们会有这种想法,并非是因私废公,而是屁股决定脑袋罢了。
      再怎么忠君体国的大臣,也得为自己的政治集团谋取利益吧?
      不然下面有谁听你的?
      崇祯没有表态,看向张维贤:“英.国公以为呢?”
      “奴酋皇太极雄才大略,绝非等闲之辈,此时建奴投降,实乃拖延之计,绝不可轻信。”
      “以我大明之军力,以及军心、民心,覆灭建奴易如反掌,又何必与其谈和?”
      张维贤是勋贵,屁股自然是要站在武将一边,况且他说的是事实。
      崇祯又看向孙承宗:“孙卿是蓟辽督师,为何不置一词?”
      这么大的事情,孙承宗这个内阁辅臣、蓟辽督师,自然是要从辽西赶回来参加。
      孙承宗恭恭敬敬地答道:“陛下是否忘记了一件事?”
      崇祯诧异地问道:“什么事?”
      “陛下曾下诏,国师云逍子参赞国政,凡大政、军机,须问及意见。”
      “建奴归降,这么大的事情,为何不过问国师?”
      孙承宗的答复,让众臣腹诽不已。
      这个老狐狸!
      他是文官,又是蓟辽督师。
      主和,会让将士们寒心,以后队伍就不好带了。
      主战,就会得罪文官集团,以后就要时刻防备着被人从背后捅刀子。
      不管是主和还是主战,都会得罪另一方。
      于是直接把皮球推给了云逍子。
      云逍子的主意,总不会有人会有意见吧?
      不愧是先帝的老师,云真人力荐的蓟辽督师,高明!
      崇祯颔首道:“孙卿所言极是,此事等征询国师之后再议吧。”

第974章 战和之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