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5章 杂志报社的筹备工作[1/2页]

逆流92:开局甩校花,打造万亿帝国 文青是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桌子旁边沙发上的许青衣疑惑地打量着眼前的林小鹿。
     他同样很好奇这个姑娘是从哪里过来的这边。
     林一峰满意地点了点头。
     虽然他不懂孟露露的选人,但孟露露将这个人送过来,再加上对方的语气,林一峰多半能猜出来林小鹿就是孟露露他们用来抓高官把柄的人选。
     “青衣,你去找个酒店让她先休息。”
     “林小鹿,你应该在等孟露露的通知对吧?”
     林一峰看了看林小鹿。
     对方也是木讷地点了点头。
     既然孟露露已经安排好了这个事情,他就不需要太过于操心了。
     如何搬倒王承运,孟露露自然有办法。
     现在他只要处理好牧野市这边的事情即可。
     又过了两天,水云镇那边依旧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自从林一峰在会议上与王承运撕破了脸皮过后,王承运反倒是销声匿迹了,也再不去要求开什么大会。
     不过从白叶槿那边也问道,最近不少白云镇领导老是去学校视察。
     虽然不知道王承运这家伙在憋什么坏水儿,但林一峰还是让白叶槿她们小心一点,尽量不要理会水云镇政府的人。
     当然林一峰留在牧野市,也不仅仅是为了搞定胖东来的事情。
     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个筹备了许久的大事情。
     杂志报社!
     这个事情,林一峰最近都比较关注。
     原因无他,在这个互联网还未出现的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普遍只有几种途径。
     周边人的闲聊,每日的报纸,电视的新闻以及收音机的电台。
     后两者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电台,成本都太高。
     以林一峰目前的财力,他就算是倾家荡产也搞不出来一个电视新闻节目,或者是直接在牧野市本地建成一个电台。
     更重要的是,电视上刊登广告那可是按照每秒钟去烧钱的。
     那种昂贵的价格,实在是令林一峰望而却步,更不用说想要最大化收益的黄金时段播放广告。
     而后者,收音机成本相较于电视虽低,但效果却并不是很明显,除了早晚时间段会有人收听之外,在如今收音机还未完全普及的年代,很少有人会在意这个东西。
     报纸与杂志,无疑是目前收益最大的一个选择。
     何况,华莱士的消费放在这个时代也不低,在当下这个识字率不高的年代,报纸跟杂志面向的群体更多是那些能够读上书的人。
     这些人拿着补贴,再加上本身家境还算不错的情况下,一般都是能够负担起每月一顿华莱士,一顿蜜雪冰城的。
     可以说林一峰对准的消费群体很准。
     他要的就是这批学生群体。
     放在任何年代,学生的钱最好赚,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是时候收购一家报社来做宣传了。”
     林一峰翻看着手中的几张报纸,神情逐渐严肃起来。
     经历过之前被冯新河报社背刺的在先。
     这更加剧了他掌控民间舆论的想法。
     这年头报社杂志的管控力度可不如未来的环境。
     只要钱到位,他们是很有可能以身试法,强行捏造虚假新闻的。
     万一未来哪个省外的企业盯上了林一峰的产业,在舆论这方面他们肯定要下大功夫,林一峰必须将这个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次日。
     林一峰驱车来到了山阳城。
     之所以不是在牧野市,归根结底还是目前牧野市报社杂志相互纠缠,已经比较成熟。
     虽然牧野市三大报社影响力没有超过“人民日报”这种龙头,但在牧野市人民中,在没有《人民日报》可买的时候,他们多半也会选择这三家日报。
     牧野市的三家报社,在短期内肯定不会有什么想要卖掉报社的想法。
     反而是因为华莱士跟蜜雪冰城蒸蒸日上,让他们也看到了未来做大做强的希望。
     就算是林一峰想要买,这三家也会狮子大开口,要一笔高价。
     毕竟在牧野市群众的心中,还没有什么其他的报刊能撼动他们的地位。
     等到了山阳城,郭冯生早早就在进城的路口等待。
     林一峰停车接上他以后,也是直奔向了山阳城偏向郊外的地方。
     路上郭冯生翻看着手中的一份报纸,还是有些犹豫。
     “峰哥,我们真要这么早地收购报社吗?”
     上个中专的郭冯生心里很清楚,未来华莱士跟蜜雪冰城想要做大,早晚是要沾染这些的。
     甚至他很明白林一峰对于未来的版图,日后像是电视与电台的广告投放也是必不可少。
     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这些对于林一峰还在企划的胖东来也有不小的好处。
     但胖东来建设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在郭冯生的角度,他感觉林一峰有些操之过急。
     等日后资金流稳定有更多富余的钱,他们完全可以收购一家成型的报社,而不是现在购买一个报社慢慢进行培养。
     林一峰将手搭在方向盘上,安静等待着路口的红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郭,我跟你说。”
     “报社这玩意儿,是要一步步慢慢去运营的。”
     “现在就是最合适的收购时间,等过两年再想买,可能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林一峰并没有解释得太清楚。
     因为他比谁都明白,再过两三年收音机普及,时代就要变了。
     更不用说在千禧年前,MP3的爆火,这更是让半导体收音机价格拦腰斩断,那时候人们会更加依赖报纸这些东西。
     可以说从94年开始再往后,报社就是在蒸蒸日上,各种全国性的杂志报刊层出不穷,直到互联网时代的出现才被终结了势头。
     而车上,郭冯生也是跟林一峰介绍着他们要去的目的地——《山城生活报》。
     ……
     在山阳城接近郊外的一个破旧小院内。
     无数年轻的男女正在院子内忙前忙后,有的人在拿着扫帚努力清理院子内的灰尘,其中几个人更是端着水盆,在努力朝着院子内洒水。
     如果不是门口招牌上写着《山城生活报》六个大字,可能路过的人还以为谁家要办喜事,忙着准备大扫除。
     不过对于这群在报社工作的人而言,今天对于他们无疑是一个大喜的日子。
     门口招牌旁边,几个用青石配合木板组建的简陋椅子上,一个略微上了些岁数的中年人,正在努力搓着自制的旱烟。
     岁月的痕迹堆积在了男子的眼角,对方也只是默默地搓着烟丝,满面愁容。
     身旁一个扎着两根麻花辫,身着朴素的女生抱着一摞牛皮纸袋子凑到身边。
     “主编,你说这人怎么就看上我们报社了。”
     刘胜

第255章 杂志报社的筹备工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