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秦的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仿若实质,似一块千钧巨石,沉沉地压在众人的心口,令人喘不过气。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鬼魅般舞动,更添几分诡异与凝重。
姚兴召集群臣,讨论慕容轩和林婉清提出的向拓跋珪的北魏和亲的提议。
此前,后秦与北魏在领土扩张中摩擦不断,两国皇帝姚兴与拓跋珪书信互骂,仇怨颇深。就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下,慕容轩和林婉清竟大胆提议后秦主动向北魏和亲。
姚兴心中虽满心抗拒,但还是决定召集群臣,听听众人的看法。
姚兴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如墨染,眼神中愤怒与纠结交织,恰似汹涌暗流在心底翻涌。他死死盯着殿下争论不休的群臣,双手不自觉紧握,指节泛白,下意识地在龙椅扶手上不断敲击,发出急促而沉闷的声响,犹如沉闷战鼓,敲打着众人的神经,宣泄着他内心难以平息的怒火。
“陛下!和亲分明是示弱之举!我后秦兵强马壮,将士英勇无畏,怎能向拓跋珪那厮低头?此等羞辱,如芒在背,绝不能忍!” 一位武将怒目圆睁,豹眼似要喷出火来,双手握拳,骨节咯咯作响,大声进谏,声音在空旷大殿内如雷霆般回荡。
“陛下,万万不可冲动啊!虽说我大秦与北魏常有摩擦,还丢了些国土,但贸然开战,百姓必将再陷水深火热,生灵涂炭,饿殍遍野。届时,我后秦大地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还请陛下三思,以和为贵才是上策,莫让无数无辜百姓因一时意气付出惨痛代价。” 一位文官忧心忡忡,眉头紧锁,拱手作揖,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忧虑与无奈。
姚兴眉头紧紧皱起,内心陷入激烈斗争。他深知战争一旦爆发,百姓必将受苦;可拓跋珪之前的行为实在欺人太甚,让他堂堂一国之君,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慕容轩和林婉清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这一切。
林婉清忍不住再次盈盈下拜,神情极为恳切,眼中满是忧虑与悲悯,说道:“陛下,如今北方百姓已然苦不堪言,战争阴云一旦彻底笼罩,更多人将失去宝贵生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生灵涂炭之惨状,想必非陛下所愿见。还望陛下以苍生为重,暂且放下怒火,再与拓跋珪商议和亲之事,或许尚有转机。”
姚兴面色阴沉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黑暗夜空,冷哼一声,犹如冰刀般锋利:“他拓跋珪之前如此肆无忌惮地羞辱朕,朕怎能轻易罢休?你们不必再多言,朕心意已决,断不会更改!”
慕容轩赶忙上前,言辞急切且诚恳:“陛下,《道德经》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若此时陛下能以大度示人,展现广阔胸怀与大智慧,或许就能巧妙化解矛盾,赢得天下人的敬重与赞誉。这不仅是化解危机的良策,更是成就千古美名的契机啊。”
姚兴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的目光从慕容轩和林婉清身上移开,望向殿外阴霾笼罩的天空,陷入沉思。
他想到后秦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面容,一旦战争爆发,又将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生命消逝于硝烟之中。自己身为国君,肩负着百姓的生死存亡,怎能仅为个人尊严,就将万千子民推向痛苦深渊?
然而,拓跋珪的所作所为又实在让他难以释怀。堂堂一国之君,遭此羞辱,若不回击,威严何存?日后又该如何令群臣信服,坐稳江山?
这两种念头在他心中不断交织、碰撞,如激烈的拔河比赛,让他内心痛苦万分。
过了许久,姚兴深吸一口气,缓缓收回目光。他眼神中愤怒未消,但多了一丝无奈与决然。他想起鸠摩罗什大师日常所讲佛法,想起从小到大目睹的战争与死亡,与百姓的苦难相比,自己受点委屈又算什么。姚兴并非在皇宫中长大的纨绔子弟,而是自幼随父亲姚苌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战火,才登上皇帝之位,深知民间疾苦。
“诸位爱卿,朕明白你们的苦心。” 姚兴声音低沉沙哑,仿佛从牙缝中挤出,“朕身为国君,自当为百姓谋福祉。只是拓跋珪此举,实在欺人太甚,让朕咽下这口气,实非易事。”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众人静静等待着姚兴的决定。
“但朕也深知,战争一起,受苦的终究是百姓。” 姚兴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忍,“为了后秦百姓,朕暂且放下这口气,采纳和亲之策。不过,拓跋珪必须给朕一个满意交代,否则,朕绝不善罢甘休!”
慕容轩和林婉清听了,心中稍感宽慰,赶忙拜谢道:“陛下圣明,愿此和亲之策能为两国带来长久和平。”
于是,姚兴派使者前往北魏提议和亲。慕容轩和林婉清深知拓跋珪的暴躁性格,为了让和亲尽快达成,又匆忙赶到魏国从中调和。
拓跋珪得知姚兴有意和亲,不知这是真心求和还是缓兵之计,于是同样召集群臣商议。
在北魏的朝堂之上,亦是一片激烈争论的景象。拓跋珪面色铁青,坐在主位上,眼神透着一丝懊恼,更多的却是不甘示弱的强硬。他看着下方各执一词的群臣,心中烦闷不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姚兴此举分明是挑衅!想当您的岳父,若咱们不予以强硬回击,北魏威严将荡然无存,日后如何在这乱世立足?” 一位大臣义愤填膺,满脸涨得通红,双手挥舞着大声说道。
“然而,陛下,魏国之前动用 45 万大军,损失过半,才将燕国慕容世家赶往关外辽东。如今国内百废待兴,正是休养生息、发展国力的关键时刻。此时开战,恐非明智之举。一旦陷入战争泥潭,国力损耗,民生凋敝,恐会得不偿失。” 另一位大臣面露担忧之色,缓缓说道,语气中满是忧虑。
慕容轩和林婉清听闻拓跋珪召集大臣商议,匆忙赶到北魏朝堂外焦急等待结果。商议结束后,他们赶忙求见拓跋珪。
拓跋珪见到他们,脸色不悦,冷冷说道:“你们来此何事?难道是为姚兴当说客?哼,我可警告你们,别白费力气。我之前让你们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为何毫无进展?如今却为姚兴当说客?”
林婉清赶忙说道:“陛下,如今局势危急到了极点,我和轩哥知晓未来之事,来不及向您解释。若两国开战,必将两败俱伤,无数百姓会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还望陛下顾全大局,以天下苍生为念,主动与姚兴修好,莫让无辜百姓成为战争牺牲品啊。”
林婉清无奈,无法向拓跋珪说明穿越时空之事。在上一个时空,北魏与后秦大战,生灵涂炭,惨不忍睹。如今,她一定要阻止悲剧重演。
拓跋珪神色凝重,微微叹气:“朕并非不想和平,只是姚兴实在欺人太甚。之前因一点边境摩擦,他竟派人送信辱骂于我,分明不把我北魏放在眼里。他若不先低头认错,朕绝不妥协。”
慕容轩无奈说道:“陛下,《仁义经》倡导以仁为本,以义行事。此时若能展现仁义之心,主动缓和关系,或许就能避免灭顶之灾,成就千古美名,让后世传颂陛下仁德。这于国于君,都是无上荣耀啊。”
拓跋珪陷入沉思,眉头紧锁,在殿中来回踱步。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国家未来、百姓期盼以及自己的霸业宏图。
拓跋珪微微皱眉,思索着利弊。他觉得和亲并非坏事,既然是姚兴提出,自己同意和亲,既能彰显北魏国威,又可使两国罢兵言和,为成就霸业添砖加瓦。
权衡再三,拓跋珪停下脚步,缓缓说道:“罢了,朕同意和亲。但姚兴必须明白,我北魏并非怕他,只是为了两国百姓,暂且放下争端。”
慕容轩和林婉清大喜,连忙说道:“陛下英明,如此一来,两国百姓幸甚。”
为彰显诚意,拓跋珪决定挑选大量珍贵礼物作为聘礼。他亲自下令,从国库中挑选出最精美的绫罗绸缎。这些绸缎色泽绚丽,宛如天边彩霞,红似火,粉如霞,紫如梦,质地柔软顺滑,仿佛能流淌光芒,轻轻触摸,好似抚摸最细腻的云朵;还有无数奇珍异宝,件件光彩夺目,价值连城,每一件都承载着北魏的荣耀与诚意。那璀璨明珠,圆润剔透,光芒四射;那精美玉器,雕工精细,栩栩如生,仿佛蕴含无尽灵气。
他精心挑选北魏最能言善辩、忠诚可靠的使者贺狄干,命他带着丰厚聘礼前往长安。
贺狄干领命后即刻启程。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望着沿途山川大地,他心中满是对此次使命的敬畏与期待。他深知任务关系重大,关乎两国和平与未来,绝不能有丝毫差错。
&nb
第197章 秦魏和亲休战事,拓跋珪手铸金人立皇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