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九章 山河路遥遥[1/2页]

绣骨贞心 阿林不怕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晨光刚漫过镇江府的客栈,姜承瑾背着布包。布包里除了她常用的绣针、丝线和那枚铜制护心镜,还多了一方赵构御赐的蜀锦——锦面上绣着缠枝莲纹,边角处用金线绣了个小小的“安”字,是临行时总管太监亲自送来的,说这是陛下的心意,盼她此去平安。
     “姜小娘子,马车已备好,咱们这就出发吧。”领头的护卫姓秦,是个面容沉稳的中年汉子,腰间佩着长刀,身后跟着四名同样装束的护卫。他们是赵构特意安排的,既要护送姜承瑾前往她要去的汴京,也要暗中护她周全——自从上次姜承瑾在临安绣坊为军需赶制号服,其手艺与爱国之心被官员上奏给赵构后,这位大宋天子对留不住姜小娘子,深知她回汴京的心意已决,便索性派了护卫,免得她途中遭遇不测。
     姜承瑾点点头,跟着秦护卫上了马车。马车里铺着柔软的棉垫,角落里放着一篮干粮和水囊,显然是提前备好的。她撩开车帘,看着镇江府的街景一点点后退——街边的早点铺正冒着热气,挑着担子的货郎在叫卖,孩童们追着蝴蝶跑过青石板路,这和平的景象,让她更坚定了要回汴京的决心,她要让自己的针线,护着这份安宁,不被金军的铁蹄破坏。
     马车出了镇江府,朝着江淮方向驶去。起初几日,路途还算平顺,秦护卫一行人对姜承瑾颇为照顾,遇到村镇便会停下,让她下车歇息,还会帮她打探前方的军情。可走到越州境内时,一场暴雨突然袭来,山路变得泥泞难行,马车的车轮还陷进了泥坑里。
     “姜小娘子,您先在车里等着,我们把车轮弄出来。”秦护卫说完,便带着其他护卫跳下车,挽起袖子用力推车。雨水打湿了他们的铠甲,泥点溅满了衣袍,可他们却丝毫不在意,喊着号子一起发力。姜承瑾坐在车里,看着他们奋力推车的背影,忽然想起扬州保卫战时百姓扛着沙袋堵城墙缺口的场景——无论是护卫、将士还是百姓,大家都在为守护大宋拼尽全力。
     她实在坐不住,也跳下车,从布包里翻出几块干净的粗布,递给秦护卫:“秦大哥,你们擦把脸吧,别着凉了。”秦护卫接过粗布,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多谢姜小娘子,咱们当兵的,这点苦不算什么。”
     好不容易把车轮弄出来,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们在附近的破庙里落脚,秦护卫生起篝火,烤着湿透的衣袍,姜承瑾则拿出干粮,分给大家。夜里,外面的雨还在下,秦护卫给姜承瑾讲他当年在北方与金军作战的事,说他亲眼见过金军如何劫掠百姓,如何毁掉城池,说着说着,声音就低了下去:“若不是岳将军率军抵抗,咱们大宋的百姓,还要遭更多罪。”
     姜承瑾握着手里的护心镜,轻声说:“所以妾身才想回汴京,哪怕只能给将士们绣绣号服、补补铠甲,也算是尽了一份力。”篝火映着她的脸,眼神里满是坚定。
     第二日清晨,雨停了,他们继续赶路。走到婺州时,遇到了一队押送粮草的宋军。领头的将领认出了秦护卫身上的制式铠甲,知道他们是宫里出来的人,便上前攀谈。当听说姜承瑾是要去江淮前线为将士们刺绣时,将领忍不住赞叹:“姜姑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如今江淮一带的将士们正缺绣娘,您这一去,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将领还告诉他们,最近金军的小股骑兵常在婺州周边袭扰,让他们务必小心。秦护卫当即提高警惕,让护卫们分成两队,一前一后保护马车。果然,走了不到半日,就见远处尘土飞扬,十几名金军骑兵朝着他们冲了过来。
     “姜姑娘,您快进马车里躲好!”秦护卫拔刀出鞘,其他护卫也立刻做好战斗准备。金军骑兵越来越近,为首的骑兵挥舞着大刀,嘶吼着冲过来。秦护卫毫不畏惧,迎上去与金军厮杀起来。刀刃碰撞的“ clang”声、战马的嘶鸣声、士兵的呐喊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
     姜承瑾躲在马车里,心提到了嗓子眼。她透过车帘的缝隙,看到秦护卫的手臂被金军的刀划伤,鲜血顺着手臂流下来,可他却依旧奋力厮杀。她忽然想起自己的针线,急忙从布包里翻出绣针和金线,飞快地在一块白布上绣起来——她绣的是一面小小的“宋”字旗,她想,只要这面旗帜在,将士们就不会退缩。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那队押送粮草的宋军赶来了!金军见势不妙,不敢恋战,仓皇逃窜。秦护卫和护卫们虽然都受了伤,却没有性命之忧。姜承瑾拿着绣好的“宋”字旗,从马车里出来,走到秦护卫面前,眼眶红红的:“秦大哥,你们没事吧?这面旗帜,送给你们。”<

第一百零九章 山河路遥遥[1/2页]